分久必合的公鏈世界
作者:岳小魚
什麼是鏈抽象?
先回歸到用戶面臨的問題本身。
用戶在使用區塊鏈應用程式的時候,遇到最痛的三個問題是:不同的鏈需要不同的錢包、每條鏈上的 Gas 代幣不一樣、怎麼將資產跨鏈。
- 帳戶和錢包碎片化:用戶需要與多個帳戶互動才能存取其全部餘額。這個問題在非 EVM 生態中更加嚴重,因為需要單獨的地址和錢包。
- 各種 Gas 代幣:用戶需要在不同的鏈上取得並管理不同的代幣來支付 Gas 費用。
- 複雜的資產跨鏈:使用者需要將資產轉移到不同的鏈上,這不僅帶來了重大的使用者體驗摩擦,也帶來了安全風險。
這三個問題對用戶使用區塊鏈產品過程中造成了巨大的阻礙。
而鏈抽象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類問題,從字面上理解,鏈抽象就是將不同的鏈抽取出通用的、本質的部分,使得用戶無需理解底層不同鏈的特性,甚至感知不到各種鏈的存在,只需要使用產品,完成自己的意圖。
這裡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所謂 “意圖”,指的是使用者想要的最終結果,而不需要了解特定執行的步驟。
這種以使用者意圖為中心的產品設計,代表了區塊鏈產業的一種重要的觀念轉變,即從關注技術操作細節轉向關注用戶的最終需求和體驗。
鏈抽象,正是回歸了以使用者意圖為中心的產品設計。
在對鏈抽像有一個基礎的認知後,我們接下來將詳細對鏈抽象進行剖析,並結合核心項目 Particle Network 對鏈抽象進行更具象的分析。
01 鏈結抽象基礎介紹
1.1 鏈抽象與模組化
現在和未來必然是多鏈格局,不同的鏈代表了不同的技術流派或社區圈。
核心有兩大驅動力:一是已有公鏈透過 Layer2 進行擴容、二是頭部應用透過發鏈獲取自主權和價值敘事。
先說已有公鏈透過 Layer2 進行擴容。
目前公鏈格局可以分為幾個大生態:以太坊生態、比特幣生態、Cosmos 生態以及各類其他非 EVM 公鏈。
為了解決以太坊的效能問題,以太坊生態中,出現了各類 Layer2(二層網路),未來還有 Layer3(三層網路),這就像一座城市中在原來的主幹道上架起了高架橋,形成了立體網絡,大大緩解了交通壓力。
關於比特幣生態,在 ordinals 協議出現後,可以直接在比特幣網路中發行資產,從而衍生了一系列的需求,比特幣相比以太坊更加無法承受這麼多的交易,因此從以太坊生態很多技術直接拿過來用到比特幣生態,出現了一系列 Layer2。
對於 Cosmos 生態,Cosmos 本身就主打的一鍵發鏈,自由的環境誕生了許多熱門公鏈。
另一個趨勢是,當一個應用程式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常常會有動力發行自己的鏈,以謀求更多的自由以及專案敘事,也就是所謂的應用鏈(dApp Chain),例如頭部去中心化衍生性商品交易應用 dYdX、去中心化社群平台 Friend.Tech 等等。
市場有需求,就必定會出現對應的解決方案。
針對發鏈需求,市場上出現了模組化的解決方案。
模組化的本質是就是分工合作,一個完整系統可以拆分為可替換的不同模組,不同的模組是獨立的、安全的和可擴展的,同時不同的模組可以組合在一起,實現整個系統的運作。
模組化使得建造一條鏈的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輕鬆地組裝出一條新鏈。
在知名資料統計平台 Defillama 中,已收錄的公鏈超過 300 條,其中 TVL(Total Value Locked,總鎖定價值)超過 100 萬美金的有 160 條左右。
這一數量可能還會持續膨脹。
而面向使用者的各類應用常常是建構在不同的鏈上,或是在一個應用中整合了多條鏈。
對於使用者來說,使用者想要使用不同的應用,就必須理解不同鏈的區別,並且想辦法將資產在不同鏈之間進行轉移。
因此,模組化在解決了市場之前需求的同時,衍生出了另外的需求,即應用層的需求。
模組化在推動基建層的成熟,而鏈抽象則是促使應用層的進步。
模組化在解決發鏈的問題,而鏈抽像在解決鏈的使用問題。
鏈抽像是模組化的下一發展階段。
1.2 鏈抽象與應用聚合
為了解決多鏈的體驗問題,在鏈抽像出現之前,應用層的產品採取的方案是自己去聚合多條鏈,甚至在產品設計中盡量抹平不同鏈的差異,或者不讓用戶感知到鏈的差異,從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最典型的產品就是 OKX Web3 Wallet,用戶可以在這個錢包中管理自己的數位資產、直接進行代幣兌換、跨鏈、交易 NFT、購買不同鏈上的金融產品等等。
OKX 錢包整合了 100 多條鏈,封裝了 200 多個金融協議,並且在各類使用場景中,幫助用戶很方便地進行資產管理、資產轉移、理財投資等等,可以說是非常流暢的 Web3 錢包了。
因為 OKX 錢包有幾百人的團隊,同時背靠 OKX 交易所為其提供流量和資源,所以才能做到如此優秀的用戶體驗,成為一個超級應用程式。
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像 OKX 一樣,可以有大量的資源去做一個體驗非常友善的產品。
現在很多的產品都是直接和區塊鏈層進行交互,這樣就會導致用戶的體驗會非常受損,而且有很多的技術限制。
因此,此時就需要更通用的技術,中間件或是架構,能夠幫助更多的區塊鏈產品能夠提升他們的使用者體驗。
也就是說,在應用層和區塊鏈層之間,需要有一個中間層。將許多底層的區塊鏈特性抽像出來,然後為更多的區塊鏈應用提供一個通用的服務,這就是鏈的抽象。
但是應用聚合和鏈抽像不是互斥的,當底層的鏈被抽象之後,應用層的多鏈聚合會更簡單,而抽象的框架會讓底層更好發揮模組化和可組合性。
1.3 鏈抽象的技術架構
先看下軟體設計中經典的三層架構:
- 表示層:即使用者介面,也就是現在的各種去中心化應用;
- 應用層:即業務邏輯,負責處理數據,這一層中存在著許多技術中介軟體;
- 數據層:即儲存和管理數據,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去中心化帳本,充當數據層;
目前很多去中心化应用采用两层架构,即表示层直接与链交互,这就导致了很多的体验问题,尤其在多链场景下,这个问题更加显著。
從這個視角來看,鏈抽像也是技術中介軟體,可以為各種去中心化應用提供開發的 API 和 SDK 作為應用層。
如果對鏈進行抽象,就需要理解使用者和鏈進行互動的整體過程。
從使用者意圖的角度來看,鏈抽象需要做到三部分:取得使用者意圖、拆解使用者意圖、執行使用者意圖。
Frontier Research 提出了 CAKE(鏈抽象關鍵要素)架構:
-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使用者互動的主要層級
- 許可層(Permission Layer):核心是帳戶抽象,作為各類應用的用戶入口請求意圖報價,即用戶意圖表達
- 求解器層(Solver Layer):一般是一個鏈下的第三方求解器層,根據用戶的初始餘額和意圖,估算費用和執行速度,即用戶意圖拆解
- 結算層(Settlement Layer):使用者批准交易後,呼叫預言機、跨鏈橋等方案確保交易的執行,即使用者意圖執行
- 區塊鏈層(Blockchain Layer):資料記錄在鏈上,交易完成
鏈抽象主要是做許可層、求解器層和結算層的事情,用戶側僅需要在應用層進行交互即可,經過複雜多步驟的底層處理過程後,最終交易將反應在鏈上。
02 核心專案分析:Particle Network
Particle Network 是鏈抽象賽道的代表性項目。
Particle Network 創建於 2022 年,今年的熱門賽道之一就是 MPC 錢包,因此 Particle Network 最初的產品是基於 MPC 的 WaaS 服務(Wallet as a Service,錢包即服務),也就是給其他各種項目提供 MPC 錢包解決方案,為他們的終端用戶提供 MPC 錢包。這是一種 B2B2C 的商業模式。
後來,帳戶抽象概念出現後,能夠使普通的 EOA 錢包具有智慧合約錢包的可編程性,進而擴展出各種功能和服務。因此 Particle Network 的 WaaS 服務進行了升級,可以疊加帳戶抽象能力,這就是其所謂的 Smart Wallet-as-a-Service(智慧錢包即服務)。
如今,多鏈產生的問題越發凸顯,演化出了鏈抽象的概念,因此 Particle Network 推出了模組化 Layer1 公鏈,所有其他鏈的交易會先發送到這條鏈上,這條鏈會對交易進行協調,從而實現了帳戶、流動性、Gas 支付的統一性。
縱觀其發展路徑,從錢包抽像到帳戶抽象,再到鏈抽象,Particle Network 從錢包帳戶角度切入,在錢包技術服務上縱向深入發展,在已有用戶和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一步步迭代,分別解決不同階段的問題,並在適當的階段推出了鏈抽象解決方案,目前在鏈抽象層面所做的非常靠前。
這就是其創辦人所說的產品策略:橫向全鏈生態,縱向全生命週期。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看下 Particle Network 的三個核心模組,同時也是其發展的三個階段。
2.1 第一階段:錢包抽象
在皮夾抽象階段,Particle Network 推出的產品是 WaaS,解決了錢包的開發問題。
Particle Network 的 WaaS 簡化了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開發流程,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在自己的應用程式中整合錢包服務。
這裡有兩個關鍵特性:
- 將錢包直接嵌入各類應用,簡化使用者體驗。用戶無需使用 MetaMask 等單獨的錢包應用程式來授權交易或簽署訊息,而是可以在他們使用的應用程式內執行這些操作,相當於應用程式內建錢包。
- 讓使用者透過社群登入(如信箱、手機號碼或各類社群應用程式)創建或存取錢包,彌合 Web2 應用傳統體驗與 Web3 生態系統之間的差距。這個特性特別有價值,因為它允許 Web2 用戶快速開始與 Web3 產品交互,而無需儲存私鑰、安裝其他錢包工具等複雜體驗,可以提高轉換率並加快轉換速度。
Particle Network 採用了 MPC 技術來實現這兩個核心特性。
簡單理解,MPC 錢包就是將一個私鑰分散成多片,多個私鑰分片放在不同地方保存,當需要私鑰簽章時,則將私鑰分片的簽章拼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簽章。
也就是說,在整個金鑰管理的生命週期裡,真正的私鑰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就不存在私鑰儲存的問題了。
這就是基於 MPC 的私鑰管理精髓所在,它能夠保證私鑰能用但不存在,這樣就降低 Web3 用戶使用錢包時的門檻。
具體看,Particle Network 採用的簽章模式是 2/2,其中一個私鑰分片由用戶本地存儲,另一個由 Particle 的可信執行環境存儲。
Particle 還允許使用者建立主密碼,用於加密本機金鑰片段,從而透過在初始社交登入之上引入加密層來進一步提高安全性。這允許用戶在完全安全的條件下跨裝置恢復錢包。
由此可以看到,用戶對錢包有掌控權,同時不必擔心私鑰洩漏風險,應用程式開發者和 Particle Network 都無法作惡。
2.2 第二階段:帳戶抽象
在第二階段,Particle Network 升級了 WaaS 服務中的帳戶模型,支援將帳戶抽象能力直接整合到其 WaaS 產品中。
所謂帳戶抽象,就是讓普通的帳戶變成智慧合約帳戶,具有程式性,因此能夠實現許多複雜的功能。
在這個階段,主要有兩款產品:AA Stack 和 BTC Connect。
AA Stack 提供了以下特性:
- 智慧合約錢包:AA 支援創建可編程智慧合約,實現高級自動化功能。這可以實現更靈活、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數位資產管理方式。
- 會話金鑰:這有利於無需簽署的交易,簡化交易流程並增強使用者體驗。此功能還允許預先批准交易,從而簡化交易流程並使應用程式更加用戶友好。
- 付款人:AA 的一個突出用例是 dApp 能夠為用戶支付 gas 費用。這在 L2 的解決方案中尤其有意義,因為這些解決方案通常對使用者來說是成本較低的。付款人可以讓 dApp 接受以任何原生(非橋接)代幣支付的 gas 費用,從而防止用戶持續需要取得不同的 gas 代幣。
- 聚合器:聚合器可以聚合用戶操作以實現高效的區塊鏈交互,從而可能降低交易費用並加快交易確認速度。聚合器可以為最終用戶帶來更好的成本效益,並為開發人員帶來更好的效能。
- 社交恢復:AA 可以啟用社交恢復功能,允許用戶借助白名單帳戶(例如郵箱地址、手機號碼等 Web2 帳戶)而不是助記詞恢復錢包,從而潛在地提高安全性和用戶體驗。
Particle Network 的帳戶抽象化能力作為一個獨立元件,支援模組化。也就是說,開發者可以採用不同的 AA 技術方案,和 WaaS 服務進行組合使用。
最新的敘事是比特幣生態,各類兼容 EVM 的 BTC Layer2 層出不窮,因此怎麼透過比特幣錢包就能使用這些 EVM 鍊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Particle Network 針對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核心產品是 BTC Connect——第一個與 EVM 相容的比特幣 ERC-4337 AA 協議。
BTC Connect 透過統一用戶的比特幣帳戶和基於 EVM 的智慧帳戶,實現了比特幣上的 AA。它將比特幣錢包指定為比特幣 L2 或 EVM 網路上智慧帳戶的簽署者,使用戶的比特幣錢包成為與 L2 互動的唯一點,而無需額外的互動和工具。
用戶側感知到的是可以使用比特幣錢包直接在 EVM 鏈上進行交易。
比特幣 Layer2 的龍頭 Merlin 就採用了這個解決方案。
在實際應用中,BTC Connect 這個工具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資產支援較慢、鏈上交易手續費高等等,造成了用戶體驗較差,因此可以看到在實際落地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優化的地方。
但至少這也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2.3 第三階段:鏈抽象
帳戶抽象的一個問題是,不同類型鏈的帳戶抽象技術方案不同,造成了開發的複雜性和使用者體驗的不統一,這需要鏈抽象的解決方案。
Particle Network 建構了一個模組化的 Layer1 公鏈,不僅可以實現全鏈帳戶抽象,同時實現了多鏈使用者體驗的統一,因此屬於一個完整的鏈抽象解決方案。
這條鏈的定位是一個支持者,協調者,賦能者,並不是新的一條與其餘鏈競爭的鏈。
所有的交易都是先發送交易到這條鏈,再協調外部鏈執行對應的操作,屏蔽掉用戶對多鏈,跨鏈交互的感知,但是用戶並不需要提前將資產跨鏈到這條鏈,因此這條鏈並非從 TVL 或開發者角度與其餘鏈競爭,也沒有加劇用戶流動性的片段化問題。
Particle Network 的這條新公鏈實現了三個特性:
- 通用帳戶:通用帳戶本質上是附加到預先存在的 EOA(外部擁有地址)的的 ERC-4337 智慧帳戶實現。透過通用帳戶,Particle Network 簡化了所有 EVM 鏈上智慧合約錢包的管理和使用,並允許它們控制比特幣和 Solana 等異質區塊鏈上的帳戶。
- 通用流動性:透過多鏈原子交易執行,統一所有鏈的流動性。這允許用戶與新鏈進行交互,而無需持有這條鏈上的代幣。
- 通用 Gas Token:允許使用者使用通用 Gas Token 為跨鏈交易支付 Gas,而不是多鏈生態系統需要使用不同鏈的 Gas Token(SOL、ETH、MATIC 等)
具體來看,這個新公鏈透過 Cosmos SDK 搭建,利用 Cosmos 的區塊鏈間通訊(IBC)協定來實現互通性,從而實現廉價、快速的協調和結算跨鏈交易。
這個新公鏈之所以是模組化的,是因為其質押系統和資料層採用了第三方的服務。
Particle Network 具有雙重質押系統,透過 Tendermint 進行原生代幣的權益證明,並採用 Babylon 的 BTC 共享安全性服務,提高網路安全性。這種雙質押模型透過重新質押的 BTC 提供的安全性來引導網絡,顯著減少了啟動初期對 Particle Network 原生代幣的安全依賴。
在模組化區塊鏈架構中,最常見的外包元件是資料可用性 (DA)。 Particle Network 也不例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資料可用性聚合 (AggDA) 模型,依賴 NEAR DA、Celestia、EigenDA 和 Avail 等提供者。
在模組化的大背景下,做一條鏈不難,但難的是後續的生態能不能建構起來,否則技術再強,也是一個空城,無法為用戶帶來價值。
03 未來發展方向
結合上文剖析的鏈抽象概念以及實際的產品 Particle Network,鏈抽象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
(1)擴展到比特幣生態:比特幣生態是加密產業重要的敘事之一,比特幣的流動性正等待被充分挖掘,那麼怎麼打通比特幣生態和以太坊生態、怎麼為比特幣生態用戶提供更優的使用者體驗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命題,其中 Praticle Network 的 BTC Connect 已經踏出了重要一步。
(2)引進 ZK 技術:目前 Web3 的各個賽道正在 ZK 化,ZK 技術可以和帳戶抽象進行結合,提供保密登入和保密交易,進一步提升對用戶的隱私保護,Praticle Network 正在嘗試做 zkWaaS。
(3)形成意圖處理網絡:對用戶意圖的處理標準化,利用第三方節點為用戶執行意圖,這樣的網絡也被稱為中繼器(Solver)網絡,目前意圖執行網絡 dappOS 已經集成行業大部分頂級 DApps,並將使用者意圖資產化和市場化,初步形成了使用者意圖處理市場。
(4)對開發者更友善:一方面需要對於開發者做到開發友好,降低開發門檻,另一方面還要做到利益友好,幫助開發者找到利益突破點,這樣才能真正幫專案方更好的發展。
(5)鏈下意圖挖掘:以 OKX Wallet 為代表的錢包做到了鏈下意圖挖掘,鏈下意圖挖掘就是了解用戶需求、解析用戶需求的過程,OKX 錢包雖然沒有採用鏈抽象的相關技術,但是用戶體驗上則接近鏈抽象。許多使用者意圖需要在使用者與鏈互動前進行挖掘,然後再結合鏈抽象技術,才能真正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鏈抽象本身就是一個很抽象、很難理解的名詞,但是它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其背後有明確的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即解決多鏈場景下的用戶體驗問題。
一切都要回歸到使用者需求本身,放在 Web3 應用中,則是回歸到使用者意圖本身,減少多鏈造成的中間過程阻礙,簡化使用者操作,為使用者直接提供真正想要的結果。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