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一切都将成为以太坊树上的分支

原文:The Unified Architecture of Ethereum(Bankless)

作者:David Hoffman

编译:白话区块链

封面:Photo by Shubham’s Web3 on Unsplash

2015 年至 2017 年期间,比特币经历了一场被称为 “区块大小战争”的内讧。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的一个关键冲突,双方都在争论自己认为正确的比特币网络扩展策略,以确保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场争论的两个派别被称为大区块支持者和小区块支持者。

大区块支持者主张将比特币区块的原始大小从 1MB 增加到 8MB。这将使比特币交易的吞吐量增加 8 倍,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小区块支持者主张保持区块大小不变,认为增加区块大小将危及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因为这将使得比特币区块链对普通用户更加难以运行和验证小区块支持者最终提出了一条名为隔离见证(SegWit)的替代路径,它将优化可以容纳在一个区块内的交易数量,而不是直接增加区块大小。隔离见证还将为核心比特币协议之外的扩展解决方案,即第 2 层扩展(Layer 2 scaling),打开大门。

为了更好的支持这些观点,小区块支持者希望以两种方式扩展:
-增加区块密度,使更多交易可以容纳在相同的空间内
-打开层级扩展策略的大门,为功能性的链下扩展解决方案创造空间


因此,这就是争论的焦点:我们应该增加区块大小吗?还是保持区块受限,强制扩展到更高层级?

现代的大区块派和小区块派

区块大小的争论在加密历史的大厅里回响,至今仍然存在。

我们不再称这些派别为大区块派或小区块派,如今人们更喜欢找到更现代的派别来认同,通常由特定的第一层(Layer1)定义。尽管如此,这两个阵营表达的不同哲学观点存在于每个 Layer1 派别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中,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在现代,小区块派与大区块派的辩论在以太坊与 Solana 的辩论中继续得以体现。

Solana 阵营表示以太坊的成本太高、速度太慢,无法让全球用户上链。除非交易变得即时且免费,不然消费者不会使用加密资产,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将容量设计到 Layer1 中。

以太坊阵营则认为这是对去中心化和可信中立性的根本妥协,会产生一套固定的赢家和输家,并最终产生我们试图摆脱的传统社会金融分层。相反,我们应该专注于增加 Layer1 区块的密度和价值,并强制扩展到 Layer2。

这场辩论并非新鲜事物。加密资产的景观变化、适应和演变,但小区块与大区块哲学的辩论却依然存在。

1)精密区块与原始区块

以太坊的从 0 到 1 大创新是在区块链内部添加了一个虚拟机(EVM)。在以太坊之前的所有链都缺少这个关键元素,而是尝试将功能性添加为单独的操作码,而不是一个完全表达性强的虚拟机。

早期的比特币者哲学不赞同这种选择,因为它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攻击面,并增加了区块验证的难度。

虽然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是 “小区块” 哲学链,但虚拟机的增加范围仍然在这两个社区之间造成了巨大的分歧。快进到今天,你可以看到现代区块链哲学中一些最大派别之间的明显关联。

“区块大小” 包含两个变量:区块的大小和单位时间内的区块数量。实际上,“区块大小” 就是 “吞吐量” 或 “每秒数据”。

尽管这种观点可能会停留在 2024 年,但我认为这四种 Layer1 区块链在 Layer1 架构中占据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有效逻辑结论:

- 比特币的 Layer1 设计是超级限制级,为了限制 Layer1 的能力而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

- 以太坊在 Layer1 层面受到了足够的限制,但通过增加 Layer1 能力,为在 Layer2 层面实现无限制的区块供应创造了空间。

- Celestia 限制了其 Layer1 的能力,但最大化了其容量,迫使更多功能被推到 Layer2,但为它们提供了最大化的构建空间(因此有 “可构建任何事物” 口号)。

- Solana 是超不受限制的,最大化了 Layer1 的容量和功能,同时限制了构建更高层的能力。

2)功能性逃逸速度

我的加密资产投资论点是,将小区块派和大区块派哲学都融入设计的区块链最终将赢得加密的游戏王座。

小区块派和大区块派都是正确的。他们都有合理的观点。争论谁对谁错没有意义,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最大化两者优势的系统。

比特币作为一种架构,无法同时容纳小区块派和大区块派。比特币小区块派声称扩展将发生在 Layer2,并将大区块支持者引导至闪电网络,告诉他们在比特币系统中依然可享用比特币。但是,由于比特币 Layer1 的功能限制,闪电网络无法获得足够的发展,大区块支持者也没有其他选择。

2019 年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发表的题为《基础层和功能性逃逸速度》的文章阐明了这些情况,并主张最小程度地增加 Layer1 的功能性,以便能够产生功能性的 Layer2。

“尽管 Layer1 不能过于强大,因为更大的力量意味着更大的复杂性,因此更易脆弱,但 Layer1 也必须足够强大,以便实际上 Layer2 协议可以在其之上构建”。

“保持 Layer1 简单,在 Layer2 弥补” 并不是区块链可扩展性和功能性问题的普遍答案,因为它未能考虑到 Layer1 区块链本身必须具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和功能性,才能使这种 “在上面构建” 的行为实际上成为可能”。

我的总结:
我们需要扩大 Layer1 区块的范围,而不是只追求小区块主义,以确保 Layer2 层能够达到 “功能逃逸速度”。我们需要更复杂的区块设计。

但是,我们不应该将 Layer1 区块的范围扩大到超过实现 “Layer2 功能逃逸速度” 的程度,因为这会不必要地损害 Layer1 的去中心化和可信的中立性。任何额外的 Layer1 功能都可以推到 Layer2 层实现。我们应该坚持小区块哲学。

这代表了双方之间的妥协。小区块支持者必须接受他们的区块变得更加精密化(稍微)难以验证,而大区块支持者必须接受分层扩展方法。

一旦达成这种妥协,协同效应就会产生。

典型案例

1)以太坊 Layer1 - 信任的根基

以太坊是一个信任的根基。以太坊 Layer1 通过利用密码学的进步,在更高层次实现功能性逃逸速度,从而保持了其小区块哲学。通过接受来自更高层次的欺诈证明和有效性证明,以太坊可以有效地将几乎无限的交易压缩成易于验证的捆绑包,然后由分散式的消费者硬件网络验证。

这种设计架构保留了加密行业对社会的基本承诺。普通的验证者可以检查专家和精英的权力,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系统访问权、没有特权方、没有神圣的地位。

加密行业做出了哲学承诺,以太坊通过密码学研究和传统的工程技术将这种哲学转化为现实。

想象一下,底部是小区块,顶部是大区块,即在 Layer1 上是去中心化、可信中立、可验证的消费者区块,而在 Layer2 上是高度可扩展、即时且手续费便宜的交易!

与将小区块和大区块视为水平权衡的连续体不同,以太坊垂直地翻转了这个连续体,并在安全、去中心化的小区块基础上构建了大区块结构。



以太坊是大区块世界中的小区块锚定点。

以太坊允许 1000 个大区块网络绽放,并从一个保持一致和可组合的生态系统中产生协同效应,与许多 Layer1 的碎片化形成对比。2)Cosmos:失落的部落

好的,但是 Cosmos 在这个论点中又处于什么位置呢?Cosmos 并没有严格遵循任何网络设计的对齐。毕竟,不存在 “Cosmos” 网络,Cosmos 只是一个理念。

这个理念是一个相互连接的主权链网络。各个链具有最大化、无法妥协的主权,通过共享的技术标准,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抽象掉各自的复杂性。

译文:Cosmos 不仅仅是技术或生态系统,它代表着选择:选择构建一个独立自主、与其他应用程序实现互操作的应用。你的 Layer2 越独立自主,就越能体现出成为 Cosmos 应用的选择。

Cosmos 的问题在于它过于坚持主权,以至于 Cosmos 链无法很好地协调和构建自身,无法共享彼此的成功经验。过度强调主权会为 Cosmos 的发展带来过多混乱。对主权的极大追求不经意间优化了无政府状态。由于缺乏中央协调结构,Cosmos 的理念一直保持在小众的范围内。

协同效应

类似于 Vitalik 关于 “功能性逃逸速度” 的概念,我相信还存在一个 “主权逃逸速度” 的现象。为了让 Cosmos 理念真正扎根并茁壮成长,它需要在网络主权上做出一些微小的妥协,以最大化其潜力。

Cosmos 理念和以太坊 Layer2 愿景基本上是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水平的景观,由独立的、主权链组成,它们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哈利·波特》中 “不可分割的誓约” 场景

核心区别在于,以太坊 Layer2 牺牲了一些自己的主权,将其状态根据发布到了它们的 Layer1 桥接合约上。这个小改变将之前的内部操作变为了外部操作,通过选择一个中心化的 Layer1 进行本地桥接的结算。

通过通过密码学证明来扩展 Layer1 的安全性和结算保障,从以太坊基础发展出来的无限 Layer2 变成了实质上相同的全球结算网络。这正是小区块和大区块哲学之间出现非凡协同效应的地方。

1)协同效应 1:链安全

Layer2 链不必为自己的经济安全支付费用,从而消除了基础资产的大部分网络通货膨胀,将每年通货膨胀率的 3-7% 保留在各自 Token 的价值内。

以 Optimism 为例:在其 140 亿美元的 FDV(Fully Diluted Valuation,即完全稀释估值,是指考虑了加密项目的全部已发行 Token,包括当前流通的 Token 以及尚未释放的 Token,以确定该项目的总市值。公式:FDV = 当前流通 Token 的价格 × 总发行 Token 数量)基础上,假设每年安全预算为 5%,这实际上意味着每年有 7 亿美元未支付给第三方外部安全提供商。实际上,Optimism Mainnet 在过去一年中向以太坊 Layer1 支付了 5700 万美元的 Gas 费用,这是在 EIP-4844 来临之前衡量的数据,该升级将 Layer2 费用降低了超过 95%!

经济安全的成本降至零,仅剩下 DA 作为 Layer2 网络唯一有意义的持续运营成本。由于 DA 成本也接近于零,Layer2 的净成本也接近于零。

通过为 Layer2 链创建可持续性,以太坊可以释放出市场需求的所有链,创造出比 Cosmos 模型能够产生的更多的总链主权。

Conduit.xyz 可以为您每月建立一条链,价格为 3000 美元

2)协同效应 2:可组合性

Layer2 的客户获取成本也变得边缘化,因为将密码学证明结算到 Layer1 为所有 Layer2 之间提供了可信的连接。通过保留 Layer1 的结算保障,用户可以在不必 ‘试探’ 每个接触到的链的情况下穿梭于 Layer2。自然而然地,用户也不会进行这种活动,而是提供链抽象服务的服务提供商(桥接、意图填充器、共享序列器等)可以提供更强大的服务,如果他们对自己正在构建业务的基础拥有毫不妥协的安全保障。

此外,随着许多 Layer2 链的上线,每个 Layer2 都会吸引其自己的边缘用户进入更大的以太坊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一个集群效应。由于所有 Layer2 都会将其用户添加到 “堆” 中,随着网络的增长,以太坊用户的总量变得更大,使边缘 Layer2 链更容易找到足够的用户。

译文:以太坊因其碎片化而备受批评,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由组合链组成的网络。“许多 L1” 才是真正的碎片化。

以太坊受到 “分裂” 的批评,这其实是一种讽刺,因为它与实际相反,以太坊是唯一通过密码学证明将其他主权链串联在一起的网络。相比之下,众多的 Layer1 空间是完全和彻底的分裂,而以太坊的 Layer2 空间仅仅受到延迟的影响而出现分裂。

3)协同效应 3:记账单位

所有这些好处都聚焦在 ETH 作为资产的共识点上。以太坊生态系统周围的网络效应越多,ETH 作为的助推力就会越强大。

ETH 成为其所有 Layer2 网络的账户单位,因为每个 Layer2 网络通过将安全性集中到以太坊 Layer1 中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

简单来说,以太坊的分布式结算网络的不断增长使得 ETH 成为了货币。

 结论

以太坊项目追求的是一种统一的架构,它涵盖了可能的最广泛的用例。这是一个可以胜任一切的网络。

小而强大的 Layer1 结合在一起,是打开 Layer2 中最宽广设计空间所需的基础。早期比特币支持者常说:“如果它有用,最终会在比特币上建立。” 我完全相信这个概念,只是我认为以太坊是更优化的网络,因为这是以太坊一直在为之优化的目标。

保持加密货币行业的价值观发生在 Layer1。

去中心化、抗审查、无需许可和可信中立性。如果这些可以在 L1 上得到保持,那么它们可以在无限数量的 L2 中被功能性地扩展,这些 Layer2 与 Layer1 进行了密码学上的绑定。

在加密货币的王座之战中,以太坊的核心投资论点是,任何其他 Layer1 要么可以更好地作为 Layer2 构建,要么作为 L1 的功能集成到其中。

你想要光速共识吗?作为 Layer2 会更快。
你想要完全私密的区块链吗?作为 Layer2 会更有效。
DA 作为区块链?为什么不仅仅是在 Layer1 上得到确立。


最终,一切都将成为以太坊树上的分支。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