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笔者在中国信通院 2022 年开源产业大会上的演讲内容总结,主要探讨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Web3 的缘起与概念;二是 Web3 与开源的关系,特别强调了” 黑客文化” 和开源、区块链的关联;三是探讨了 Web3 到底是否可以解决目前开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并且以 Tea.xyz 作为应用案例。最后结合观察,讲述了究竟什么是创新?以及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新事物。
作者:阿法兔
封面:Photo by Shubham's Web3 on Unsplash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展示和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本文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
*转载请扫码添加微信二维码,转载请注明来源。
提纲
- Web3 概念爆火的原因和背景
- Web3 的定义
- Web3 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 Web3 和开源的关系
- Web3 和黑客文化
- 开源是 Web3 的基本特征
- Web3 能否解决目前开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 如何看待创新? 如何看待监管和创新的平衡?
正文
本文主要试图讨论了几个问题:
首先,站在开源的视角怎么去理解今天大家经常提到的 Web3?其次,怎样以 Web3 的视角来理解开源?Web3 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点,来优化目前开源社区?最后,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创新?
Web3 的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但突然在去年引发了很多关注。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在去年的 12 月 21 日,两位工程师背景出身的知名创业者,因为 Web3 这个概念,在推特上争论了起来。
左边是 Jack Dorsey, 他是推特公司的创始人,70 后,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发了一个出租车调度软件。右边这是马克·安德森,从 9 岁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在图书馆自学了 Basic,之后 1993 年他和合伙人六个星期就开发出了 UNIX 版的 Mosaic 浏览器。
然后马克·安德森创立了浏览器公司网景 Netscape,1995 年 8 月 9 日网景上市,开盘是 28.5 美元,收盘一下飙到了 58.5 美元。之后世事变迁,网景公司在浏览器商业大战中失败。2009 年马克安德森成立了风险投资机构 A16Z,管理规模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
这就是两位大咖的争论细节,Jack 认为 Web3 属于 VC 和 LP 的概念,只是换汤不换药,然后马克·安德森就把 Jack 屏蔽了。但是两位的争论,和屏蔽行为,引发了很多知名媒体的关注。其实在 2020 年初到 2021 年年中,其实很少有人去谷歌搜 Web3 这个概念,突然,在这二位网红辩论的时候,很多人也开始关注这个概念。
那我们沿着这个故事继续看,到底什么是 Web3? 或者说,大家所认为的 Web3 到底有什么愿景?特性是什么?
Web3 是建立在去中心化技术上的互联网,它的愿景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的价值互联网。Web3 的特性是,数据所有权,控制权属于普通用户,而不再属于大型互联网公司。
那么,Web3 为什么会流行呢?我们试图去分析一些原因,当然以下这些原因只是其中一部分:
首先就是国外的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推动。比如像我们前面说过的 A16Z 这样的明星风险投资机构,一直在关注区块链相关的项目,当然,也投出了不少表现不错的创业公司。还有像红杉美国、还有像 Paradigm 等等一系列加密基金,比较早的时候开始关注整个 Web3 的赛道,资本市场对未来的下注,很容易引发大家的关注。
其次,就是 NFT 的出圈。比如说最早的加密朋克、再到后面的 BAYC 无聊猿,这些 NFT 引发了大量知名人士和明星的购买,像歌手贾斯汀·比伯、还有篮球明星奥尼尔,包括周杰伦等等,这些购买 NFT 的行为就引爆了社交媒体,很多创业者、品牌方也在思考,究竟自己能不能做出来下一个这样现象级的 NFT 项目。
最后就是资本市场的表现。比如说去年有一家叫做 Coinbase 的公司上市了,市场是这样的,一旦有创业公司上市,那么这个赛道就会引发很多的关注。当然,原因还有很多,例如 DeFi Summer 的火爆等等。
总结:其实 Web3 之所以可以得到这么多人去关注,是在很早之前时间和实践积累的结合。从区块链技术开始,再到各式各样的应用、再到很多各国央行大机构、传统金融企业、大厂等等,会专门把区块链当做一个专业的技术,这些需要时间和经验。
Web3 究竟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那 Web3 究竟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目前产业利益分配格局失衡的情况,包括很多大平台直接造成的垄断。这个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通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发现少数的公司,特别是科技领域,通过早期快速建立护城河和形成的网络效应,直接导致垄断。那么这种垄断会带来什么呢?直接结果就是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创新,举个例子,今天在美国无论做个什么,很难绕过谷歌这样的公司,想要做广告,必须通过这些大的平台,很难平地起高楼。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官方机构,全世界的官方机构也在关注反垄断,比如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欧盟委员会,也包括我们国家,都把反垄断当做了很重要的任务,其实大家目标还是一致的,就是想保护创新和生态的健康。
其次是算法滥用。包括:歧视推荐、歧视定价、算法控制,通过收集和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来进行差别对待,平台由于具备了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对消费者的精准识别能力也空前提升,这些就是把消费者带入了不利的境地。
最后就是互联网数据权属和价值表达不清晰。我们很长时间以来,其实很多时间会生活在互联网空间上,包括我们会把摄影作品、音乐这些数字的出版物和作品、财产等等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其实我们很难去界定数字资产的权属,比如说,在 NFT 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很难去区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张图片,和别人复制的这张图片。这个权属怎么界定?包括音乐、版权等等,这些数字资产怎么去进行标记?那么通过 Web3 和 NFT,是可以去探索如何用这样的技术,对数字资产进行确权。
Web3 和开源的关系
首先,如果从互联网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开源软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上面这张图:
首先,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今天耳熟能详的很多应用和基础设施,都是基于开源做出来的。比如说,操作系统 Linux,Linux 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车载操作系统,嵌入式、服务器等等,还有就是数据库,像 MariaDB 和 MongoDB。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JAVA、RUST、Go 等等,这些开源语言编写出来的应用占据了互联网应用的很大一部分江山。
其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安卓手机用的系统,还有 Chrome 火狐这样的浏览器,很早深入到了大家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而这些都是因为开源,而能变得越来越完善。
然后就是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和开源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和开源文化诞生的文化起源是一致的。
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我先讲讲黑客文化:
注意,这里面我们提到的黑客,不是喜欢攻击系统的恶意分子,这里的黑客,指的是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计算机专家和网络安全专家。
1970 年代中期,麻省理工的学生们开始了一项活动,撰写了一个特别的指南《MIT 入学手册》,指南中,单独有一章关于黑客攻击(这里的攻击主要指玩笑类型的恶作剧)的内容,并讨论了历史、黑客组织、道德规范、安全提示和活动风险。
早期的学院派年轻人通过一些恶作剧样式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在 2001 年之前的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中,还有一个 MIT 特色的黑客厅,里面展示了很多 MIT 过去的 Hacker 故事。
上图左侧,1982 年,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橄榄球比赛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标有 MIT 的大气球, 麻省理工校友们在在哈佛和耶鲁比赛期间,恶作剧策划者将一个由真空吸尘器电机驱动的小泵移动到比赛场地,偷偷将其掩埋,并将其连接到气球上,大家都是为了好玩。
上面 PPT 右侧图是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 Eric 的一句话,麻省理工电气工程系采购了 PDP-1 计算机首先被用来不是计算,而是被一群贪玩的学生用来打游戏了。
当然,游戏没有白打,游戏玩家们一起开发了一款空战视频游戏"SpaceWar",世界上第一款多人制游戏。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黑客文化,就是勇于探索、创新,稍微带一点点没有恶意的反叛精神。黑客文化其实是工程师们基于兴趣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也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Unix 诞生其实也是因为喜欢和兴趣,然后包括后面的自由软件运动,开始于 Unix 诞生之后,再到后面自由软件基金会诞生,Ricard Stallman 发起了 GPL 许可证。
然后再往后,像 Linux 系统,也是 Linus 当时自己喜欢和热爱,才去做的。再到后面 Linux 基金会、Apache 基金会成立,开源软件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凭借探索和创新精神做出来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起源于黑客文化和精神,这个点是很有趣的。
Web3 和黑客文化
说完开源软件、自由软件与黑客精神的关系,再来看看 Web3 和黑客文化。
30 年前,1992 年的加州旧金山湾区,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楼, Cygnus Solutions 公司,是计算机科学家 John Gilmor 为了让自由软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建立的创业项目。30 年前的 1992 年的某个周六,一个属于神秘群体的小范围讨论会议即将在这里开始。
这个会议由 Eric Hughes、Timothy C. May(英特尔的电子工程师和高级科学家,很早就财务自由退休了)和 John Gilmor 主导,他们邀请了身边不到 20 个关系最要好的朋友参加,这二十个人基本都是密码学专家。
在首次会议上,John Gilmor 幽默地把这个小团体称作密码朋克(Cypher Punk)。会上讨论了啥?
主要针对密码学当前的各类问题,以及密码学到底如何能造福人类,其实 Geek 们还是想要通过技术让世界更好,这是他们内心想要的东西。
首次密码朋克的会议讨论很热烈。于是,这次讨论会,逐渐发展成了每月一次的定期聚会,问题又来了,大家发现高手之间的交流经常会对彼此思路产生启发。于是乎,密码朋克们决定构建一个 CypherPunk 邮件列表,这样一来,美国湾区之外的其他 “密码朋克” 也可以一同加入讨论。
邮件列表逐渐在密码朋克们之间流行起来,大家每天都在交换关于密码学的想法、讨论计算机工程、提出一些好的点子,对代码进行测试。自由分享自己关于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机科学乃至哲学的辩论,当然也有意见和观点不同而出现的吵架和辩论,但这并不影响彼此之间对问题的探讨。1997 年,邮件列表的订阅者的数量预估已经到了 2000 人。
在密码朋克的讨论组里,走出了很多大神:
1997 年,Adam Back 创建了 Hashcash,首次尝试了匿名交易系统。
1998 年,Wei Dai 发表了关于 B-Money 的提案。Wei Dai 提出的方法被称为 “权益证明”(POS),以太坊借鉴了这个思路。如果你看过以太坊白皮书,可以看到 Vitalik 对密码朋克们的致谢。2004 年,Hal Finney 借鉴了 Adam Back 的 Hashcash ,创建了 RPoW(也就是 BTC 所采纳的工作量证明重要参考要素之一)。
2009 年 1 月 3 日的芬兰赫尔辛基,中本聪(Satoshi)在一个小型服务器上首次构建、编译了一项开源代码,运行了 SHA256 运算。2009 年 3 日 18 点 15 分,中本聪创建了 BTC 世界的第一个区块(block),然后密码朋克 Hal Finney 也是第一个接收中本聪发送 BTC 的人。
所以我们发现,区块链、Web3 的起源,和这种协作、共享,为一个更好的世界节努力,初心其实都是一样的。
开源是 Web3 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说开源是 Web3 的基本特征呢?
首先,今天所有经受过考验的 Web3 项目和技术,都是开源的。需要让大家都能看到代码的具体情况,典型案例就是以太坊。项目不需要对用户隐藏任何内容。开源有助于项目具有完全的可见性和透明度。如果用户对特定项目中的某些内容有疑问,她可以轻松查看代码,用户可以在投资/交易中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公众眼中可见也意味着项目的开发人员应该尽最大努力提供高质量和无差错的代码。如果没有可见性,编码人员可以简单地开发错误和易受攻击的代码,没有人会注意到幕后发生的事情。
其次,就是避免重复造轮子。区块链、Web3 像许多其他软件解决方案一样,没有必要在区块链项目中从头开始制作所有内容。这部分与区块链空间中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开源的事实有关。如果你有开发区块链项目的想法,并且有编码经验,你可以简单地浏览数千个可用的公共存储库,找到一个适合你需求的基本代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其中许多代码已经过审核,并且删除了典型的错误。这将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能源。
最后,通过开源,开发人员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收到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开源社区的数百名开发人员或专家提供乐意帮助或与开源项目的迭代。对于资源有限的 Web3 项目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的机会。
Web3 能否解决目前开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先从几个事件来看,NPM 是 NodeJS 包管理和分发工具,而 faker.js 和 color.js 是 npm 上非常知名的开源工具,每周下载量高达千万,作者是工程师 Marak Squires 。
Marak Squires 租的房子遭遇了一场大火,他的所有财产几乎全部丧失,尽管 Marak Squires 在推特上发布了求助,告诉大家已经无家可归,希望有人可以给他一些资助。但是,或许 Marak 并没有获得足够自己生活的资金,于是他在 Github 上公开谴责了免费使用他开源项目的大公司,之后的 2022 年初,Marak Squires 一怒之下,破坏掉了自己的软件源代码,以至于所有人都无法使用它们。
2021 年底,基于 Java 的日志记录框架 Log4j 出现了漏洞,这是一个开源的且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的框架,但这个漏洞导致基于 JAVA 的数十亿台设备可能会面临安全风险。尽管这这些事引起了业内的争议,但是也给很多人了一个反思的机会。
还有就是 OpenSSL,这是有史以来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密码库项目。如果 OpenSSL 代码存在漏洞,全球三分之二的网站服务器将会受到影响。但是,OpenSSL 这个开源项目不属于任何商业公司,每一行代码都依靠世界各地程序员们在闲暇周末的自愿贡献。最早 OpenSSL 每年得到的捐款收入始终徘徊在可怜巴巴的两千美金。说出去大概没人会信,但最早这个保障了半个互联网安全的密码库项目实际上只雇得起两个全职员工。
大家最终意识到,今天的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正常运行,和被很多关键部门广泛应用的软件系统,高度依赖着开源爱好者们在业余时间无偿维护、用爱发电的软件。今天汽车上的车载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甚至到探月卫星和航空航天,几乎都靠 Linux 和安卓这样的开源项目,而这些坚持维护开源项目的工程师付出了很多努力,算得上是真的无名英雄,但他们却不一定能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那么,能否可以用 Web3 的模式,去探索解决今天开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Web3 目前有什么新的要素可以尝试使用?
首先,NFT,可以用来标记生产资料,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其次,DAO, 也就是去中心化组织,DAO 又是什么呢?我们把 DAO 先理解为一个新型的、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新型组织形态,DAO 没有中心化的管理者,就是这个组织里没有老板,没有 CEO,通过智能合约把规则写在章程里,通过规则来运行,这也是 Web3 组织结构的一大特点。
最后,是 Token,Token 有物权、股权等属性, 这种特殊属于 Web3 的属性,也给 Web3 的经济系统和金融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创新要素,最近比较流行的 “NFT” 的 T,就是 Token 的缩写。
如果存在去中心化的注册表,再加上一个信誉系统,并存在经济激励机制支持,是否可以暴露坏的软件参与者?并且奖励好的软件参与者?
这里我提了一个实际的案例:
能否通过软件包管理器提供物质信息,以便开发者评估他们是否可以信任一个软件包及其作者。这种信息可能是基于声誉、社区赞誉、从去中心化身份(DID6)系统中检索的数据、其他包管理器或可能依赖网络参与者将经济价值置于风险之中的激励机制。Tea.xyz 的工具、信息和奖励的组合,是否可以将公正地激励开发者,帮助刺激开源软件的增长,促进创新?
如何看待创新本身?
那么,在今天我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创新?如何看待新兴事物?包括如何理解所谓的泡沫?
首先,如果我们从 2000 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看,虽然互联网泡沫中有很多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当时蓬勃生态包括试错,也给后面的技术应用和创新应用奠定了很多基础。
第二个就是技术的叠加效应导致的创新,我们举个例子,从互联网迭代的过程,可以发现有的时候早期技术出现并不一定能马上做出改变世界的应用,而这些技术单点汇集在一起,彼此组合,却发展出很多伟大的产品。举个例子,TCP/IP 是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出现的,而 DNS 是 1985 年前后发明的,而直到 1993 年世界上最早的浏览器推出,这些技术才真正结合做出了改变技术历程和世界的产品。
平衡监管与创新
最后,全世界各个国家近几年的主题,都是要平衡好监管和创新。对于各国,保护普通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立场,因为我们会发现一些领域,特别是金融,今天所有我们看到法律法规都是有着它存在的道理的,通常是血的教训,核心就是要保护普通用户。
其次,就是也要给创新留有一定空间,并且努力和全球特别是技术应用接轨。然后,其实没有人能真正预测未来,除了未来真正到来的那天。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技术,都是一点一点应用起来的,通过大家的努力和迭代,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要重视创新,和未来可能发生的趋势,同时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各种问题,未来还是要继续探索的, 始终要努力往前走,解决问题,让整个开源和 Web3 都能变得更好。
*本文特别致谢:中国信通院、我的好朋友适兕,我自己社区” 技术生活进化论 “的朋友们,把 BAYC 的头像图片给我作为讲解资料用的,笔者着实很敬佩的前辈,以及多年来一直带我学习进步的 HACKER 前辈们
【阅读更多】
- 从红帽公司的崛起聊聊开源商业模式
- 从密码朋克开始的奇妙故事
- Tea.xyz:可用于激励开源生态系统的去中心化协议
- Web3 会让开源的未来更好吗?
- 企业级开源解决方案先驱 : SUSE 发展史
- 9000 字拆解 JetBrains:屡次拒绝融资的 Geek 创业成功之路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