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开放共享的力量。

内容:「Web3 航海家」社群

整理编辑:海外独角兽团队

排版:李雨婷

原用标题:合并之后,我们看好哪些投资机会?|拾象 DAO Insight

封面:Photo by Luca Nicoletti on Unsplash

海外独角兽在上周发布了关于以太坊合并的研究《以太坊合并的理想与现实》,在此之前,我们还组织了一场面向「Web3 航海家」社群成员关于以太坊 Merge 的闭门讨论,本文来自社群讨论的观点整理,感谢社区的各位伙伴们对于研究的贡献和启发。

「Web3 航海家」是由「拾象 DAO」发起的 Web3 专题社区。作为一个价值交流平台,我们主张知识平权、相信开放共享的力量。我们以 “知识” 作为链接点,聚拢了一批聪明的大脑,希望在观点碰撞中过滤出新时代最好的认知和投资实践。

「拾象 DAO」还会持续联动旗下社区,和不同领域从业者、投资者们继续交流行业洞察。欢迎填写我们的问卷领取本次闭门讨论会的完整版回顾如果您长期关注 Web3、Global SaaS 等领域,或是相关领域从业者,并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行业主题社群,也请详细填写问卷中的自我介绍,我们会经过筛选后定向邀请加入。

以下为本文目录,建议结合要点进行针对性阅读。

01. Merge 并没有解决以太坊的扩容问题

02. PoS 为何一再拖延?

03. Merge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04. 以太坊的成本与价值

05. Merge 后看好哪些投资机会?  

01. Merge 并没有解决以太坊的扩容问题

不同的解决方案都是在交易速度安全性之间进行权衡。“可扩展性、安全、去中心化” 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不论是 PoW、PoS、DPoS,或是 Solana 的 PoH,如果要提高交易速度,首先就是要提高出块速度。这里面有一个妥协,就是为了提高出块速度,要放弃多少中心化。如果运算量下降,单点安全性也会下降。

尽管 Merge 在测试网上已经成功测试,但从 PoW 到 PoS,“安全、可扩展性、去中心化” 不可能三角里的 tps  不足和 gas fee 高两个关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tps 还是 15。

回顾去年下半年牛市,当时以太坊上一次交易的费用是 50 美金,一个 SocialFi 项目第一天 6 万用户,就需要 300 万美金的交易费用,成本太过高。当时 OpenSea 的手续费也很高,达到了 2.5%,而 OpenSea 的日活不超过 35 万,巅峰时期日活达到 54 万,交易一个 NFT 就需要 150 美金。如果这个成本不下降,那么至少在链上不会出现太多的突破性应用。在 NFT 市场里,大家愿意支付高昂的 gas 费,主要是投机驱动的。

2021 年加密牛市期间,从钱、人、资源几个维度上最好的项目都在以太坊,所以一个 dapp 最开始往往会选择在以太坊上部署。牛市期间,一个在 BSC(Binance Smart Chain,币安智能链) 上跟以太坊上同样的 NFT ,以太坊的价格是 BSC 的 10 倍。

但如果以太坊连几万用户的应用都支撑不了,这会是很大的问题,web2 里 50 万的用户数是非常小的体量,而在 web3 上是一个很大的用户数。以太坊甚至很难支撑一个几万人的应用,尤其是链上交互。如果支撑不了,难道只能用中心化的交易所吗?因此导致 crypto 最大的应用是币安,行业 70% 的利润属于币安,其次是 Coinbase 等几家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 有几千万用户,但那是美金入账、美金提取、建立在 AWS 上,不需要区块链。从历史的数据看,18、19 年的时候,一个以太币仅仅值一两百美金,截止 22 年 7 月 19   日,一个以太币 1583 美金,最高峰时达到 4700 美金。如果没有链上的应用,以太币不值这么高的价格。如果 gas fee 高的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以太币的天花板价格就是 4000 美金。以太坊优势是链上的应用,否则应该投资没有应用的比特币。

Merge 是以太坊从 PoW 到 PoS 的共识机制转换。新的共识机制相对比较简单,难点在于新的共识机制建立之后,tps 也有可预期的上限。

例如 Solana,在所有共识算法里且最主流的这几家公链里,它其实相对来讲 tps 是相对较高的,现在平均是 2700 笔左右。但是,Solana 宕机的频率非常高。也就是说,光靠共识机制,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所有的交易都是要靠全网来去广播确认,始终还是会有一个在相对短时间里面就能预期到的上限。

因此,以太坊 Merge 完成之后,会有分片机制与 Layer2 致力于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如果将以太坊类比互联网,分片则类似于路由器,相当于某个分片里面的问题就在这个分片里解决掉。当数据涉及到其他分片的时候,会通过这个路由器中转。然而,困难在于,为了在网络中发出一个数据,找到相应的目标地址并对抗物理上的不稳定,需要一定的协议和算法。但是在加密世界里,要去传递的一个是事实,第二是一种共识,所以难度就会更高。

如果能够实现分片的话,需要等待零知识证明在实际应用上的产出,但现在零知识证明面临技术和学术上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目前来说两三年内不太可能看到分片的实现。

02. PoS 为何一再拖延?

PoS 本身技术没有那么难,很多其他链都做到了,PoS、DPoS 和 Solana 的 PoH,技术上(算法等)比 PoW 简单。以太坊从 2017 年至今一直在做 PoS,需要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资产体量大、涉及几千亿美元并且涉及到多处的冲突。以太坊这个网络上有不同的开发团队、客户端要彼此协调。即便网络没有问题,网络接口可能也会有冲突。生态伙伴包括钱包节点、服务商、交易所这些都需要非常通畅的沟通,也需要充分的测试。现在以太坊团队应该是在花精力做这些事。

03. Merge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 Merge 六个月后面临解锁冲击

PoS 相当于产量三次减半(减产 90%),目前质押了 1300 万个以太坊币,Merge 后 6 个月会解锁。过渡为 PoS 后,每天会少发行 1.3 万个,半年少发行 200 万个,但 Merge 后会释放之前质押的 1300 万个以太币,尽管是逐步解锁,砸盘力度还是很大。

2. 质押 ETH 成为新的以太坊,两种以太币之间面临脱锚风险

类比商品或传统货币,其价值是需要投入的生产资料及其他成本的总和。所以,如果 ETH 的铸造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对于其内在价值的考量会发生改变。Merge 后,质押 ETH 成为新的以太坊,不需要再取出来,就像一种算法稳定币。通过质押获得未来潜在的收益,是对未来风险的预演:质押的 ETH 可以被上层应用直接用来消费,成为了事实上新的以太坊币。很多人质押了底层的以太坊币之后,也不需要再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既取得了流动性的便利,账面上的资产价值也一直在上涨。

但是,一旦出现极端的风险事件,例如外部的流动性冲击,或者是外部特殊的事件对整个系统的一些冲击,那么这两种货币之间的价值会发生脱锚。例如,最近受到市场低迷影响及 LUNA 的暴雷,Celsius 和 3AC 这类大玩家从 Curve 池中撤资,导致 stETH 流动性不足,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脱锚,对底层资产和上层应用造成死亡螺旋的威胁。

3. 以太坊矿工群体的出路

以太坊挖矿一般用 GPU,而不是 ASIC。ASIC 只能应用于特定的算法,但 V 神一直倡导的是去中心化,不希望像比特币一样有特别大的矿机用算力去压制,所以会用很动态的算法来解题,使得 ASIC 的一套算法变来变去,ASIC 的芯片就没用了。所以现在基本上以太坊的矿工都是用 GPU,就比较好适应做 zk 的算法,即把椭圆曲线的的算法变成加上 zk 里面的一些点乘等。

在以太坊的整个经济生态中,去年 token 的 distribution 约为 60 亿美元,挖矿的收益约 16 亿美元。和以太坊目前 1770 亿美金的市值比起来,大量 GPU 的收益都会比较低。图片

Merge 的背后是将矿工踢出局,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比特币系统中,用户、开发者和矿工是三权分立。

矿工群体的行动都是利益驱动,并不会对某个系统有特别的忠诚,如果有某个币种能够承受以太坊的大量算力,这个矿币的市值、安全性都会有较大提升。用户没有办法把矿工的权力捕获过来,现在以太坊把矿工踢出局,变成以太坊的大户们去掌控最大的权力。

GPU 也可以用于零知识证明的计算,在 Layer2 的 zk 计算中,GPU 不是用来挖矿,而是加速,在前期交易量还没有做大的时候, zk 的项目方去腾挪出自己一部分的币去激励 prover,相当于让没钱的初创公司去补贴。

但是目前把 GPU 应用到 zk 项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 没有把去中心化的权限开放,导致矿工不知道找谁对接
  • 有的 zk 项目需要软硬件通用,需要到台积电定制,现有的 GPU 未必能满足当前的系统要求。如果现有的 GPU 达不到足够的 tps,会因速度慢而被惩罚

注:

台积电,全称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半导体制造公司。成立于 1987 年,是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企业,总部与主要工厂位于中国台湾省的新竹市科学园区。

04. 以太坊的成本与价值

ETH 最根本的内在价值是:为了链上资产的安全性,所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如果未来链上没有现实世界里的资产,不再需要挖矿、消耗太多电力和设备,而是像现在大部分都是在区块链里面产生的资产,最后也都要在区块链内部消化掉,那其实这种资产本身的价值不会很大,ETH 的价值也不会很大。如果未来想在以太币上面存储一些与现实世界有更多互动的资金,而现在 ETH 的铸造成本又比原来小得多,这里可能会存在一个悖论。

据 Bankless 数据表明,公链基本上都是没有盈利的,甚至每年都是达到 50-60% 甚至 90% 的亏损。Merge 后,减去交易费用,代币奖励可能大于零,甚至可以达到 20-30% 的利润率,所以对 ETH 持有者来说可能是好事。图片

对于一个公链来说,它的商业模式是出售区块空间。对于以太坊基金会本身的开发团队来说,如果能够实现盈利,就可以把更多的钱用于生态奖励和技术开发。

实现盈利的途径:

  • 首先是对区块空间征税,以太坊收取的 gas 费比较高,所以半年的收入是 140 亿美金。其他的 EVM 兼容链,虽然他们的交易量很大,但是 Gas 费很低,排名第二的 BNB 也只有以太坊的 1/20 的收入。
  • 其次是增加货币供应。以太坊每年有 4-5% 的通货膨胀率,Avalanche 有 24.76% 的通货膨胀率,本质还是因为不赚钱。如果不赚钱的话,就不能持续。

Merge 将优化成本结构:增加 tps 或者是增加链上生态,增加区块收入,这是开源。节流就是减少安全开支,Merge 的另一个好处是需要奖励给矿工、比如支付电费或者支付固定硬件成本会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以太坊合并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纯粹的减少发行量,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安全预算的支付方式,让以太坊这家已经拥有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的公司实现了盈利,让更多的资金去做技术研发,做更多的探索。

不过在以太坊的盈利模式上也有不同的声音。也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基金会已经有足够的钱,并且每轮牛市都卖在高点,并不需要寻求其他的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的,并不是一家公司。

以太坊生态更好的盈利模式,并不会给基金会带来更多资源。这一观点的前提是,以太坊的 Gas 费已经很高了,公链的收入会被转嫁为用户的成本,一旦用户发现自己被征收了如此高的税,又会有哪些动力持续留在生态中呢?毕竟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竞争者层出不穷。

即便成本低了,也并没有改进收入。况且,成本改善对币价未必是好事,因为挖币没有成本了,由于资产的规模,以及对以太坊的流动性和资产的未来价值的期望管理,以太坊向 PoS 转移的速度一直比较慢。现在网络的激励机制(挖矿),使得大家认为去凭空铸造的资产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改变现有的激励机制,铸造成本下降对于生态来去说未必是好事。

以太坊不是一个公司,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性能、能支撑得了多大的应用,能够让用户体验到 web 2 应用上体验不到的东西,比如去中心化的财富存储、更加有效率的 DeFi 等。Merge 之后,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一方面收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成本下降并不一定是好事,所以 Merge 的影响有待观察。

05. Merge 后看好哪些投资机会?

Merge 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也是市场关注 Merge 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 Merge 会带来的投资想象空间,我们也在闭门会中展开了大量讨论。如果您对完整版内容感兴趣,请点击  问卷链接  填写后获取。

本篇文章的所有内容来自于「海外独角兽」社群的闭门讨论。感谢社区的各位伙伴们对于我们研究的贡献和启发。

Reference

https://messari.io/asset/avalanche/metrics/supply

https://minery.io/blog/asic-miner-vs-gpu-mining/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