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 DeFi 协议一定是具有可组合性的,这种可组合性绝对不是简单地在套娃的基础上发个币,然后吸引大家来套娃——这只是一种刺激消费与投资的手段,并未触及真正的产品逻辑。

作者:北辰

原用标题:Curve Wars 没有结束,流动性的终极解决方案应该是薛定谔的猫的状态

我们很难确定 Curve Wars 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印象中这场 DeFi 协议之间的流动性之战在几个月前还很火爆,但今天几乎没有人讨论了,因为整个 crypto 都在面临着共同的威胁——熊市。

关于 Curve 的讨论,也就是最近频发的理财类 DeFi 协议在 Curve 池暴雷,而且讨论的焦点更多还是在那些 DeFi 协议本身。

经历了好几轮鏖战的 Curve Wars 看起来停火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平,因为战争的动机——流动性并没有解决,所以只要 DeFi 协议有喘息的余地,就有发动流动性战争的意图和潜力。

至于喘息多久,基本是以熊市为期限的。

市场的繁荣引爆了流动性挖矿

整个 DeFi 都是因 Compound 的「流动性挖矿」而引爆,我们今天看到的从借贷平台到交易所甚至算法稳定币等基础设施的繁荣都离不开「流动性挖矿」,但我们决不能把它当作 DeFi 繁荣的根本原因。

「流动性挖矿」本质上是把利润以股权的形式返还给了用户,用户也就同时扮演着股东的角色。

这是一种刺激消费与投资的手段,而真正的繁荣还是由市场的供需来决定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流动性挖矿」爆发前的背景,市场的繁荣和流动性挖矿之间的关系也就非常清晰了。

那时恰好是传统金融牛市的开端,全世界的央行都在放水,因此充分的流动性会流向高风险投资。而且 Crypto 市场处在早期,成长性本身就足够高, 再加上大多数 DeFi 协议更是超早期项目,理论上的成长性非常高。

那么投资者去追捧这些早期市场的超早期项目也就理所应当,何况很多 DeFi 协议刚推出「流动性挖矿」时,代币在市场上流动性是紧张的,稍微一买就大涨。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流动性挖矿,只是单纯推出股权代币,也会有相当可观的财富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推出「流动性挖矿」的确加速了用户去投资和使用 DeFi 协议。

只不过很多人因此把「流动性挖矿」视作 DeFi 协议成功甚至 Crypto 市场繁荣的先决条件。它们是有相关性,但并不是因果关系。

所以其实是市场的繁荣引爆了流动性挖矿,而不是反过来。

但无论如何,谁掌握了流动性,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市场的繁荣本质上也是流动性的繁荣。

那么身处 Crypto 牛市中,就很容易把流动性的繁荣归因于「流动性挖矿」,这就相当于把在电梯里做多少个俯卧撑当做了爬到 29 层楼的理由,但真正的理由只是在电梯里。

自从「流动性挖矿」被 DeFi 协议广泛采用,争夺流动性的战争就没有终止过,方式也都是围绕着「流动性挖矿」的刺激方案,而且有很多案例的成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流动性挖矿」的深信不疑。

最精彩的战役是 SushiSwap 对 Uniswap 的吸血鬼攻击,只不过后来流动性的战场转移到了 Curve。

Curve 的战场:从争夺到抛售

Curve Wars 从 2020 年 8 月就已经打响了,因为 Curve 发行了原生代币 CRV,并且还赋予了治理代币和效用代币的作用。

图片

Curve 原名「StableSwap」,顾名思义是专注于稳定币兑换的 DEX。Curve 的 AMM 池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二元池,而是支持多元池并且直接兑换(Uniswap 则需要 ETH 作为中介),优势是低费用和低滑点。

用户给 Curve 的 AMM 池提供流动性,会生成 LP 代币(代表在该池的所有权份额,也就是本金+按比例获取的手续费+CRV 奖励),而且 LP 代币还能再次质押赚 CRV 奖励。

CRV 不能直接去使用,真正使用的其实是质押 CRV 所获得的 veCRV(锁仓 CRV 越久,获得的 veCRV 越多),然后拿着 veCRV 去投票决定下周的 CRV 在各池的分配比率,以及享受手续费分红。当然还有潜在的空投,但跟 Curve 没关系。

veCRV 是一种高级的「流动性挖矿」的方式,很巧妙地锁定了 CRV 的流动性,并在 CRV 有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制造出了稀缺性。

由于 Curve 作为最大的稳定币 DEX,各种稳定币协议以及与稳定币相关的协议都需要在 Curve 上建 AMM 池。然后为了获得 Curve 上的流动性,项目方可以自己投入初始资金,但长远来看需要市场的投入,这就需要激励用户,具体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用项目自身的代币去激励,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流动性挖矿」,但这种方式带来的恶果就是虽然吸引来了流动性,但是矿工往往都是挖提卖,迅速砸低币价。

项目方在 Curve 上还有另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吸引流动性——直接拿着 veCRV 去投票,给自己的 AMM 池带来更高的 CRV 分配比率。

后面的 Curve Wars 战局可以说非常混乱,本质上是协议在争夺 CRV,表现为要争夺 veCRV。

这时 Convex 又横空出世,它是一个专门针对 Curve 的「质押和流动性挖矿一站式平台」,吸引 Curve 的用户绕道到 Convex 上质押 CRV,好处是没有锁仓周期,做到了灵活提取。

所以有了 Convex 之后,用户基本都是在 Convex 上给 Curve 池提供流动性,其实是在争夺 vlCVX(通过锁定 CVX 获得),甚至可以说是 Convex Wars。

即使你此时还没有被上面的套娃搞晕,还可能会被后来甚至跳过了购买 CVX 然后锁定为 vlCVX 再参与治理投票给搞晕,总之就是贿赂 veCRV 持有者来给自己投票。

但贿赂是有成本的,当市场还处在成长阶段时,贿赂是划算的,当市场停滞甚至衰退时,及时止损才是正确的——抛售都来不及呢。比如 UST 的崩盘。

Curve 从流动性争夺的战场,遭遇熊市瞬间成为了流动性抛售的战场,逻辑完全相反,只有竞争的激烈度是相似的。

流动性的终点是薛定谔的流动性

Curve Wars 并没有结束,偃旗息鼓只是自顾不暇的 DeFi 协议不得已而为之,等喘息过来总会卷土重来的,然后当下一次熊市来临的时候又会重复抛售的命运。

因为流动性的逻辑本身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符合真正的 DeFi 精神的。

真正的 DeFi 协议一定是具有可组合性的,这种可组合性绝对不是简单地在套娃的基础上发个币,然后吸引大家来套娃——这只是一种刺激消费与投资的手段,并未触及真正的产品逻辑。

既然宏观角度的流动性供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那么唯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在于——为啥 DeFi 协议非得依赖于自有的流动性池?

当流动性躺在某一个协议的 AMM 池里,就意味着它只能为该协议服务,或者顶多为基于该协议而套娃的一系列协议来服务,这是没有资本效率的。

真正有资本效率的流动性,应该处于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也就是在不同的 DeFi 协议的叠加态——既属于不同的 DeFi 协议,但当某个 DeFi 协议需要的时候,就会坍缩为这个协议的流动性。

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真正具有叠加态的流动性,目前的尝试方向是 DeFi 协议建立「外部流动性池」。

比如 Deri Protocol 在 V3 中直接引入了外部流动性池——这意味着无论用户是作为 LP 来提供流动性,或者是以交易者的身份存入保证金,V3 都是把它托管在流动性市场中(Deri 是建立在 Venus 上)。

当 Deri 不需要流动性的时候,流动性在 Venus 上赚取收益,当 Deri 需要流动性的时候,它们会进行结算。但 Deri 的尝试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而且 Deri 没有像当年 Compound 那样的影响力,因此外部流动性池的尝试不温不火。

我们不确定真正的薛定谔的流动性的形态是怎样的,但下一次牛市来临时,一定不会是套娃式的「流动性挖矿」的争夺。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