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法院禁令顯示, 兩個波場 (Tron) 錢包地址收到了代幣化的法律通知, 要求凍結其資產。
作者:Aiying 艾盈團隊
近日, 有消息稱香港法院現在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 向匿名的非法錢包地址所有者發送代幣化的法律通知書。這項創新措施確實比較新穎,香港政府還是可以的。
據 Aiying 艾盈了解看到的一份法院禁令顯示, 兩個波場 (Tron) 錢包地址收到了代幣化的法律通知, 要求凍結其資產。與美國和英國等司法管轄區先前的案例不同, 香港的做法防止了被告以"不知情"為由進行辯護。

而如果在收到通知後仍然進行交易, 就會構成刑事犯罪。考慮到中心化交易所在反洗錢和"KYT"方面的法定義務, 它們很可能會避免與這些錢包打交道。
傳統的法律文件送達通常需要當面交付, 某些司法管轄區也允許透過掛號信、電子郵件或傳真等方式。而在無法找到收件人的情況下, 通知書則會在報紙或網路上公佈。 Aiying 艾盈了解在此之前, 按照現有程序要求向錢包持有人送達法院文件一直是一大難題, 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起案件中, 法院禁令允許在受害人被網路詐騙騙走的 265 萬 USDT 周圍設置數位警戒線。但令人遺憾的是, 當代幣化的法院命令送達嫌疑人錢包時, 他們已經轉移了一部分資產到交易所。目前, 這些錢包中還剩下約 100 萬 USDT。對於剩餘資金的去向, 目前還沒不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 波場是相對非法交易比較多的公鏈之一,2023 年它就佔了近一半的非法交易量。除了波場, 提供這項技術方案的 MacroSystems 還在以太坊、Polygon 等其他網路上進行了技術測試。 Joshua Chu 認為, 從理論上講, 比特幣也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該公司計劃在 2025 年繼續開發相關技術, 擴展到更多網路。
當下許多受害者的維權意識普遍還比較薄弱, 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新科技帶來的機會了解不多。以香港最大的加密貨幣詐騙案 JPEX 為例, 數千名受害者至今尚未就自己的損失採取法律行動。
根據線上法律訴訟檔案 D-law 的記錄, 自 2023 年以來, 香港已經對區塊鏈地址僅發出了四份法院命令。

區塊鏈在法律領域的應用仍然是小眾的, 許多法律從業者、法官和機構對其運作機制、優勢和實際實施了解不多, 減緩了推廣速度。空投 NFT 或代幣化文件需要專業技術和投入, 只有在涉及匿名性或跨境等因素導致傳統方法不可行時, 這種做法的複雜性才顯得合理。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