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hain 目標成為全鏈 DeFi 流動性中心樞紐,一個超級應用正在建立應用鏈來回收協議本身所創造價值。

作者:陳默, cmDeFi

核心觀點: Unichain 目標成為全鏈 DeFi 流動性中心樞紐,一個超級應用正在建立應用鏈來回收協議本身所創造價值。

  基於 OP Stack 構建,其核心創新有

  • 可驗證區塊建置:與 Flashbots 合作開發,快速處理交易,擷取 MEV 並保護用戶交易。
  • Unichain 驗證網路:解決單一排序器中心化風險,實現 “可驗證排序”,更快的經濟最終性。
  • 意圖驅動的交互模型:使用者只需關心自身的需求和意圖,由系統自動選擇最優路徑執行跨鏈交互,無需關心鏈間底層執行的複雜性。
  • 超級應用透過建立應用鏈使代幣捕捉協議特有價值成為可能。

  研究報告

  可驗證的區塊構建

Unichain 的可驗證區塊建置(Verifiable Block Building)流程依賴與 Flashbots 合作開發的

Rollup-Boost

 。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   減少 MEV 風險
  • 提高交易速度
  • 提供交易回溯保護(降低用戶因交易失敗而支付高額費用的風險)

工作原理

  1. Unichain 將區塊建置與排序器(Sequencer)的角色進行分離,由 Verifiable Block Builder 負責區塊建置。該構建器運行在可信任執行環境 TEE 中(一個安全硬體環境,能夠在不暴露內部數據的情況下執行程序,並產生可驗證的執行證明),使得外部用戶可以驗證區塊構建是否遵循指定的規則。
  2. Flashblocks 區塊預確認機制,相當於提前確認即將包含在區塊中的交易集合。每個區塊被分成多個 Flashblocks,這使得區塊時間可以壓縮到 200-250 毫秒,遠低於目前大多數 Rollup 的區塊時間。另外,在 TEE 環境中將強制執行每個 Flashblock 內的交易排序規則,這意味著使用者和應用程式能夠透明地知道交易的執行順序,進而減少 MEV 帶來的不公平性。
  3. TEE 提供了無信任回退保護(Trustless Revert Protection),透過在區塊建置過程中模擬交易,偵測並移除任何可能失敗的交易。這可以避免用戶因交易失敗而支付不必要的費用。

總結來說,做了兩件事情,先是把區塊構建和排序兩個角色分離,並在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TEE)中去構建 Flashblocks 區塊,增強了可驗證性,同時提高了交易效率也減弱了 MEV,然後在區塊確認過程中引入了一個「預確認」機制,將交易提前包含在區塊中,讓用戶和應用程式提前知曉,在度過預確認時間窗口後,進行最終的打包確認。

图像

預先確認雖然加速了區塊的確認過程,但預確認不等於最終確認,它意味著交易在被打包進入最終區塊之前,用戶可以提前知道這些交易將被包括在內,這有助於降低交易延遲。 在白皮書中提到,Flashblocks 的預期區塊時間是 200-250 毫秒。這意味著 Flashblocks 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內預先確認交易。但實際的最終確認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區塊最終會被合併並與其他區塊進行狀態更新和提交,以確保整個鏈的狀態一致性。 所以,預先確認的時間窗口理論上是可管理的,它的長度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交易體驗以及流動性提供者的風險管理。更短的時間窗口意味著更快速的交易確認,但也可能帶來更高的技術要求和網路壓力。綜合來說,預先確認的這個時間窗口設定是為了在加快交易速度和確保網路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Unichain 驗證網絡

UVN(Unichain Validation Network)是 Unichain 為解決單一排序器架構潛在風險而設計的去中心化驗證系統,結合 Flashblocks 和可信任執行環境 TEE 實現了「可驗證排序」。

工作原理

  1. 驗證者是 UVN 中的節點操作員,需要質押 UNI 才能成為驗證者,每個驗證者都有權利參與驗證過程,同時根據其質押的 UNI 數量獲得相應的獎勵。
  2. Unichain 的區塊被分成固定長度的 Epochs(紀元)。在每個紀元的開始,目前所有驗證者的質押數量會被快照記錄,並計算出每個質押代幣的獎勵值。具有最高 UNI 質押權重的驗證者會被選入活躍驗證者集,這些驗證者有權參與當前紀元的區塊驗證。
  3. 活躍驗證者運行 Unichain 節點需要保持線上狀態,以驗證排序器提出的區塊。
  4. 驗證者對每個提議的區塊進行驗證,並產生區塊的哈希值簽名,將其發佈到 UVN 的服務智能合約上,合約會對這些簽名進行驗證,並根據驗證者的質押權重發放獎勵。如果驗證者未能在紀元內對區塊進行有效驗證,或參與發布無效區塊的簽名,他們將會失去當期的獎勵,並可能面臨質押代幣的懲罰。

總結來說,單一排序器風險主要體現在排序器中心化可能引發的區塊不確定性、交易排序不公、以及對網路安全性和公平性的不利影響。

市面上出現過的解決方案就是引進去中心化排序器,並對其設計激勵獎懲機制,例如 Metis。而 Unichain 是透過去中心化驗證(UVN)和透明排序機制(可驗證的區塊建構)兩者結合,同時具備驗證能力和排序的公開透明性,減輕了這些中心化所帶來的問題。兩者各有特點,差異在於效率、成本和安全性之間的平衡,這裡不展開做過多比較。

有些問題我們常常能夠遇到,例如:單一排序器掌握了交易的排序權力,可以在打包交易時決定哪些交易先被打包進區塊。這種權力使得排序器可能有機會進行最大可提取價值(MEV)的提取,即透過重新排序或插入自己的交易從其他用戶的交易中獲取利益。

  意圖驅動的互動模型

白皮書中提到了基於意圖的跨鏈互動( ERC-7683: Cross Chain Intents ),它將用戶的交易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意圖」(Intents),然後由系統自動選擇最優路徑完成這些意圖,而不需要用戶手動在多個區塊鏈之間操作。

使用者可以提交一個意圖,將 100 個 USDC 從 Unichain 轉移到以太坊主網去購買 NFT。意圖驅動模型會自動辨識該意圖,並選擇最佳路徑自動完成跨鏈互動等操作。這種設計使得跨鏈交易過程在無需信任中介的情況下實現自動化和去中心化,減少了第三方依賴和人工操作的風險,同時也實現了鏈抽象的最終目標- 讓區塊鏈交互的複雜性與最終使用者體驗分離,使用者只需關心自身的需求和意圖即可,解決了流動性片段化和鏈間互動體驗割裂的問題。

  終極目標:成為 DeFi 行動中心

Unichain 選擇了 OP Stack 陣營,在外部能夠借助 Superchain 的原生互通性與主流 L2 進行深度整合,例如 Base、Mode、OP Mainnet 等等,在這些鏈之間,Unichain 可以輕鬆地利用意圖驅動模型。

那麼對於不在 OP 陣營的鏈,ERC-7683 的標準化設計使得 Unichain 的意圖驅動模型可以與其他非 OP Stack 的鏈進行互動。這是透過標準化的介面和智慧合約結構(如 CrossChainOrder 和 ISettlementContract 介面)來實現的。不同鏈只要遵循此標準,或某些跨鏈橋只要相容此標準,都可以解析和處理跨鏈意圖,參與 Unichain 的跨鏈訂單執行流程。

最終成為全鏈 DeFi 生態系統中的重要連接點,為使用者提供廣泛且快速的流動性存取。

 UNI 的價值捕獲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UNI 將作為 UVN 驗證網路驗證者的抵押品,並獲得獎勵,它的價值捕獲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 可能打開的交易費用開關(這個爭議很久了,遲遲沒有打開,也面臨監管等各方面的壓力)
  2. 區塊鏈節點質押獎勵(完成節點驗證工作獲得區塊獎勵)
  3. MEV 捕捉與分配:Unichain 基於 UVN 驗證網路和可驗證的區塊構建,擁有對交易排序的控制權,因此可以捕捉到大量的 MEV,同時也包括基於意圖的跨鏈交易產生的 MEV(例如,透過對跨鏈訂單的執行路徑進行最佳化,確保在交易發生時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收益來完成訂單),然而這些 MEV 價值是可分配的,可以回補給用戶,也可以分配給質押 UNI 的驗證者。
  4. 跨鏈交互費用捕獲:Unichain 的終極目標是成為 DeFi 流動性中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就是 ERC-7683,它能夠讓用戶無感的在多鏈流動性之間交互,接近於鏈抽象想要實現的效果。這種跨鏈交易和意圖驅動的互動模型需要填充者(filler)和驗證者的參與來完成交易。這些角色在處理跨鏈訂單和結算時,可以從訂單的手續費或結算費用中獲得收益。

图像
ERC-7683

與普通的 L2 相比,Unichain 的額外價值捕獲在 3 和 4。在推出 Unichain 之前,Uniswap 所產生的 MEV 被以太坊驗證者和 L2 排序器捕獲,隨著 Unichain 的推出,這部分價值將轉移至 Unichain。而跨鏈互動費用將取決於 Uniswap 在全鏈的交易量,以及當這種多鏈交易可以流暢地互通後是否帶來交易規模的增長,原本需要經過跨鏈橋產生的費用也將全部流入 Unichain 本身。(當然,以上未考慮潛在的治理價值和未來生態系統成長帶來的價值,這些是不可預測的)這是一種超級應用透過建構應用鏈來回收協議本身創造價值的獨特手段。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