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的 RWA 只分為美元相關資產上鏈,BTC/ETH 下鏈,以穩定幣為主要發行方式,借貸作為補充的發展路徑。

作者:佐爺歪脖山

韭菜從週期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在 Ethena 的高額利息前,Luna-UST 的慘重過往也只是陳年往事,重新回到一場比拼誰跑得快遊戲。

即使是 MakerDAO 的 DAI 也難逃誘惑,改變了自己往常 USDC 套殼的低風險套娃,積極擁抱 USDe 的高額回報。

而 Ondo 雖然發行的 USDY 不到三周,TVL 從 1 億攀升到 2 億,不過拉上了貝萊德成立的 BUIDL 基金一起抗風險,共同做大做強 RWA 生態。

如我們所見,上述三種都是穩定幣,還都是 RWA 的最新發展動態——現實資產上鏈、鏈上原生套利、最終反哺到現實資產,形成三個首尾相連但又獨立運行的小世界。

RWA 新形式

具體而言,現階段的 RWA 不只有聚焦穩定幣這一個重點,還有以下幾個新趨勢。

  1. 現實世界以美元計價:現實資產聚焦美債、美元、債券和合規穩定幣這四大類資產,與其說是現實資產上鏈,不如說是美元相關資產上鏈。
  2. 加密世界的雙幣本位:比特幣和乙太坊的地位得到加密世界普遍承認,乙太坊不僅作為資產發行鏈,ETH 也取得等同於「比特幣」儲備金的作用。
  3. 融合取代變革:傳統金融和交易所成為加密貨幣運行的基礎設施,RWA 來源是它們,最終流向也是它們,甚至它們的存在也不再是一個問題,現實的引力終究壓低了夢想的頭顱。

從美元潮汐到 ETH「本幣通縮——再流通」本位

每輪牛熊週期,都是以比特幣為開頭,然後出現吸儲大盤,比如交易所、DeFi 或者穩定幣,然後某個專案流動性危機出現,最終全部崩盤。

但是本輪週期與之不同,一方面,場外資金帶來了 600 億元的 ETF 資金,改善了以往的美元降息——加息週期都會在世界範圍內造成 “潮汐” 般的美元荒,比特幣充當了蓄水池的作用,適當緩解了這種危害,當然蓄水池還有 10 倍以上的擴充空間。

總結要點 1:比特幣具備二象性,即使現實資產,也是加密資產。

這種蓄水池接下來有兩種發展路徑,一是繼續增加比特幣的容量,二是尋求更多的 ETF 產品,比如乙太坊。

另一方面,乙太坊的質押體系造就了場內的「本幣通縮——再流通」機制,以 ETH 為計價資產,即使質押發行資產(LSDfi)、再質押發行資產(LRTfi)最終崩盤,但是 ETH 自身的質押收益並不會減少,牛市期間隨著使用量的巨幅增加,反而是在通縮增值。

也就是,做多 ETH,美元計價的收益會增加,做空 ETH,ETH 本位計價的收益也不會降低,前提是 ETH 能和比特幣一樣,成為加密世界的不死鳥。

總結要點 2:只要能穿越牛熊,多空都賺就有可能實現,熊市虧損牛市補回。

現在轉換下思路,如果一種東西與美元相等,即美元計價永遠是 1:1 錨定,並且使用金銀複合本位(BTC+ETH)作為發行準備金,並且和交易所無縫融合,那麼這種 RWA 模式下的 USDe 能否穿越牛熊呢?

總結要點 3:不要抵抗中心化交易所,而要將其作為利潤來源之一。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只能依據過往去假設未來,並給出自己的看法,USDe 大概率會崩,但是牛市夠長的話,可能會平穩的下滑,最終泯然眾幣矣,如果 ETH 價格急劇崩塌,那 USDe 也會迅速崩塌。

依據以上三個要點,以 USDe 來講清楚為啥是這個結論。

USDe 原理

USDe 的發行與 ETH 的多空單挂鉤,按照 AC 的理論,現貨交易就是沒有槓桿、或者 1 倍槓桿的永續合約,買入就是做多,賣出就是做空。

USDe 的 Delta 中性也差不多可以這樣理解,即抵押物是 stETH 和 BTC 等,相當於買入做多,與之同時,在交易所買入對應的做空比例,一正一反,所謂中性和風險對沖,即是如此。

這裡面存在著兩個收益,stETH 自帶 4% 左右的收益,其次是做空會收到多頭給的費率,兩相一結合,在牛市期間,ETH 價格會持續上漲,以 USDe 計價的收益率也就高到離譜。

那麼風險也就隨著而來,就是 ETH 價格下跌,那麼如前所述,以 U 計價的收益不僅會消失,甚至在交易所需要給多頭費率,資不抵債,瞬間崩盤。

但是這裡的生機在於,ETH 價格下跌,stETH 的 ETH 本位收益依然存在,只要苟到牛市,依然可以賣出 ETH 獲利,只需要人們堅信如此並不撤資。

在牛市期間,一切都好說,針對 BTC/ETH 等資產,交易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空頭來維持流動性,再加上拔網線、插針等技術已經無比熟練,不太會計較。

但如我們所見,與其說 USDe 錨定 ETH 衍生品來定價,不如說是依賴交易所來運行,交易所自身就是一個黑箱,這不是接入預言機能解決的問題,何況擼費率養活自己的 USDe 家人們,不知道交易所們作何應對。

USDe 實在是很有創意,忍不住寫在文章中部,接下來是 Ondo 的新業態以及 MakerDAO 的 DAI 會往何處去的猜測。

其中,Ondo 其實還是更像把美債等資產做成代幣化,但是代表了 RWA 挂鉤資產類型的全面美元化和 “虛擬化” 的特點,即如房產等實物資產和其他貨幣已經不再是未來主要方向。

脫實向虛,快樂升天

而 MakerDAO 代表著鏈上協定的苦苦掙扎,MakerDAO 通過提案直接買國債還歷歷在目,沒想到 RWA 之路愈發迷惘,到底該上鏈,還是原生資產下鏈,還是結合起來搞,也許思路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分野之勢,如何與野蠻人周旋

在論述完 BTC/ ETH 的複合本位體系后,海量場外資金的切入也不都是利好,貝萊德、佛蘭克林鄧普頓等資管巨頭的資產是比特幣市值的十倍以上,但至少跟他們合作有對抗 SEC 監管的底氣和源源不斷的彈藥支援,三國之勢已經形成。

  • 傳統金融巨頭:開闢新戰場,不僅停留在期貨/現貨 ETF 階段,希望能進入鏈上市場,進行更多具備創新性的組合實驗;
  • RWA 專案方:從加密視角出發,希望和傳統金融巨頭合作,目標是借殼合規,成為主流化的金融投資選擇,而非對抗監管部門,或者說對抗是一種表面姿態,核心還是想被詔安;
  • 監管部門:盡力阻擋,擋不住就尋求控制,OFAC 控制乙太坊節點,SEC 控制「證券」定義,國會和美聯儲主要關注穩定幣和交易所,洗錢和非法證券發行是最常用的手段。

從比特幣和乙太坊的角度來說,監管已經在事實上放行,ETH 現貨 ETF 的通過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對於更小的專案方而言,並不具備單獨對抗監管的能力,委身於傳統金融巨頭,並主動進行 KYC/AML 等措施,希望降低外人對其金融顛覆者的刻板印象,而是將自身包裝成既有體系內的創新者。

或者說涉及到現實資產的都很難,現實引力過於沉重,簡單粗暴的來說,可以直接把 RWA 的路線分為三個階段:

  1. 東方「鏈改狂潮」,一切都可上鏈,主打可溯源、可記錄,比如公信寶就是如此,最終都是一地雞毛;
  2. 西方「代幣化」(“Tokenization”),實物資產、虛擬資產代幣化後上鏈,比如房地產專案 RealT 最為典型,其次還有 Maple 、Centrifuge 等借貸產品。
  3. 其後就是如今的美元金融資產上鏈,以及 BTC/ETH 的原生資產和既有金融體系的融合發展之勢。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在 RWA. XYZ 的分類中,分為借貸、美債、穩定幣和不動產四類,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本輪的 RWA 只分為美元相關資產上鏈,BTC/ETH 下鏈,以穩定幣為主要發行方式,借貸作為補充的發展路徑。

但是這裡面會存在三方掣肘,分別是 CeFi 的控制慾望,CEX 的作惡衝動,以及監管(SEC)的大手。

以 Ondo 為例,其發行了分別基於美債的 OUSG、生息穩定幣 USDY 兩種主要產品,未來產品類型會進一步更新,其機制設計都比較類似,都是沿著註冊實體、四大審計、銀行/機構託管,投資於美元資產路徑去發生作用,不再贅述。

OUSG 元件

以 OUSG 為例,其主要資產構成是貝萊德的短期國債 ETF 產品,不過 Ondo 已經和貝萊德深度綁定,會繼續推進和貝萊德 RWA 產品 BUIDL 的合作,是最為典型的雙向融合的示範。

如果更進一步,可以直接幫老錢管錢,比如 Compound 直接創始人的 Superstate 直接購買美債產品,然後進行代幣化發行,過程當然乏味,核心是代表加密世界的已經誕生一群 Old Money,他們已經度過追求高風險和高收益的大航海時代,準備帶著劫掠來的金銀珠寶上岸歲月靜好。

但是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並不想直接放棄,比如 MakerDAO 的 DAI 就已經準備迎接 USDe 的高收益,初期將 6 億 DAI 投入其中,最高可充值至 10 億美元,不僅 DeFi 能套娃,這穩定幣竟然也能成為另一種穩定幣的娃,必須要注意,USDe 的本質可不是美元等價物,而是 ETH 波動性等價物。

加密世界面對龐大的現實資產,表現的還稍顯稚嫩,和動輒上萬億美元的資管巨頭相比,數億、數十億的 TVL 簡直是沒眼看,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究竟是認為 RWA 是未來的重要資產形式,最起碼和 ETF 一樣主流,還是只是加密圈的單相思,代幣炒完利好,剩下一地雞毛。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