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眾多的「一鍵發鏈工具」L2 Stacks,開發者會如何選擇? 評估一個 Stack 方案是否合適的維度有哪些?

作者:西柚,ChainCatcher

自 Optimism 宣佈推出構建 OP Rollup 鏈的 OP Stack 並提出「超級鏈」概念之後,Arbitrum 宣佈推出了專注擴展 L3 市場的 Arbitrum Orbit,zkSync 創建了開發 ZK Rollup 鏈的 ZK Stack,Starknet 發佈了用於搭建應用鏈(Appchains)的元件工具包 Starknet Stack,Polygon 上線了構建 zkEVM 的鏈開發套件產品 Polygon CDK 等。

所謂的 Stack 堆疊是指開發者做出的標準化、元件化、模組化的技術架構或開放策略及 SDK,基於這類元件架構或策略可以快速搭建或啟動一個自己的區塊網路。

從產品的發展數量和趨勢來看,目前的 L2 Stacks 已從 Layer2 市場衍生為一個獨立的賽道,並使 Layer2 網路之間的競爭由最初的鏈上生態應用的數量、種類及繁榮度轉向了超級鏈王國大小的競爭。

這是因為自各 Layer2 網路紛紛宣佈推出自己的超級鏈網路方案 L2 Stacks 後,原本的單條鏈逐漸發展成為了更為開放的平臺型或基礎設施產品,著重發展超級鏈生態。 Layer2 賽道的競爭敘事路線也隨之變化,Layer2 網路之間比拼的不再僅僅是鏈上應用的多寡,而是基於其 Stacks 堆棧構建了多少條鏈、或有多少開發者或者專案方在建鏈時選擇使用其元件工具。

當前主流的 Layer2 網路都已推出了相應的 Stack 方案,主要包括 OP Stack、Arbitrum Orbit、Polygon CDK、Zk Stack 和 Starknet Stack。

那麼,這些 L2 Stacks 堆棧之間究竟有何區別? 面對眾多的「一鍵發鏈」工具,開發者會如何選擇? 如何評估一個方案是否適合自己?

L2 Stacks:Optimistic Rollup 和 ZK Rollup 兩大陣營

從時間線上來看,Optimism 於 2022 年 10 月就引入 OP Stack 概念,是最早提出 L2 Stacks 產品的 Layer2 網路,接著是 Arbitrum 今年 3 月份推出 Arbitrum Orbit,隨後 6 月份 zkySnc 推出建立 ZK Rollup 鏈的 ZK Stack,7 月份巴黎 EthCC 大會上 StarkNet 公佈了用於定製應用鏈 Appchains 的元件工具 Starknet Stack,8 月 31 日 Polygon 上線了開發者搭建 zkEVM L2 網路的鏈間開發套件 Polygon CDK。 因此,在 L2 Stacks 賽道,OP Stack 屬於開拓者

根據底層網路所採用的共識演算法的不同,當前市場上的主流 L2 Stacks 方案主要可劃分為 Optimistic Rollup 系(可簡稱 OP Rollup)和 ZK Rollup 系兩大流派,前者代表產品是 OP Stack 和 Arbitrum Orbit,後者主要是 Polygon CDK、Zk Stack 和 Starknet Stack。

在產品運作邏輯上,基於 OP Rollup 系的 Stack 搭建的 L2 網路在運作機制上其實與 Optimism(現為 OP Mainnet 主網)類似,同樣遵循「鏈下(L2)處理智慧合約的實際計算和存儲、鏈上(L1)驗證和存儲交易數據,採用的共識演算法是樂觀的欺詐證明(Optimistic)“ 的運作流程。 而基於 ZK Rollup 系的 Stack 搭建的 L2 網路與當前的 zkySnc、Polygon zkEVM 機制一樣,在 L2 向 L1 提交數據採用的是零知識證明演算法。

簡而言之,新建的 L2 網路基於哪個 Layer2 Stack 方案構建就具備哪個 Layer2 網路的優點,甚至可以將這些新建 L2 Stacks 網路看為是其網路的同質競品,比如基於 OP Stack 網路搭建的 L2 網路與 Optimism 網路優勢一樣。

那麼,同類系的 L2 Stacks 之間又有何區別呢? 主要區別在於各 Stack 的開放度和擴展策略的不同。

OP系:OP Stack 通過合作擴展生態,Arbitrum Orbit 專注配套提升開發者體驗

  • 領先者 OP Stack 以外部合作形式擴展超級連生態

OP Stack 是 Optimism 由推出的標準化的、模組化的開源工具元件,主要包含構建區塊鏈所需的數據可用性層、執行層、結算層、治理層等模組及工具。 基於這些元件開發者可以根據需求場景利用 OP Stack 定製專屬的 Layer2 網路。

Optimism 計劃基於 OP Stack 打造超級鏈帝國(Superchain)的概念,所謂的超級鏈主要是指使用 OP Stack 構建的 Layer2 網路統稱(也稱 OP 鏈)。

OP Stack 超級鏈的概念不同於 Cosmos 和波卡的多鏈概念,超級鏈的底層架構都是統一標準化的,共識演算法一致、共用安全性、最終都由 Layer1 區塊鏈(乙太坊主網)保障,且由於生態內鏈的架構都是統一標準化的,鏈與鏈之間的資源、資訊通過 Optimism Bridge 可共用。 而當前的 Cosmos 及波卡等多鏈架構,其實生態內的每條鏈上都引入了新的共識演算法,每當啟用一條新鏈時開發者需要啟動新的驗證器集,且鏈與鏈之間的安全性、資訊不能直接共用,跨鏈資訊需要中繼鏈或者 IBC 協定(中心鏈 Hub)來傳遞。

而在 OP Stack 超級鏈(Superchain)生態中,使用者無需關注是 A 還是 B、C 等 Layer2 鏈的概念,可以將其視為一個整體「超級鏈」即可,開發者構建應用程式也是以整個超級鏈為目標。 比如在超級鏈生態中僅需一個 RPC 節點,就可支援使用者在任何 OP 鏈上進行交易,無需切換網路。

目前,OP Stack 超級鏈王國主要由官方推出的 OP Mainnet 和其它基於 OP Stack 搭建的多個 Layer2 網路組成。

在生態發展上,OP Stack 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運營策略,先後通過與 Coinbase、BNB Chain、Worldcoin 等知名企業及專案合作推出 Base、opBNB 及 Worldcoin 鏈,在短時間內迅速被使用者所熟知、打響了知名度、並在 Layer2 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也因此成為了 L2 Stacks 產品發展的範例範例範本。

今年 8 月份,Base 和 Optimism 聯合公佈的收入互換合作框架協定,再次讓 OP Stack 成為行業討論的熱點。 根據提議,Base 可向 Optimism 提供可選擇的潛在收益方式,向其支付 2.5% 的排序器收入或支付 15% 的利潤,兩者相較取其高,而作為回報,Optimism 會向 Base 鏈分配總供應量的 2.75% OP 代幣(約 1.18 億枚)。 這項合作提議,讓 Base 和 Optimism 之間不再僅僅只是 OP Stack 技術的連結,有了更深層次的綁定,二者將會相互賦能,Base 背靠 Coinbase 這顆大樹,它的發展也將會反哺 Op Stack 生態。

从 Base 和 Optimism 的合作框架协议中似乎看到了 OP Stack 实现超级链帝国路线图的策略:在早期,Optimism 通过分发 OP 代币来帮助早期的 OP Stack 链发展,以快速扩展其生态,与此同时这些基于 OP Stack 的 L2 网络又会将自己的收入分成给 Optimism、反哺平台,这一正向循环或将助推 Optimism 快速扩张的飞轮。

目前,基于 OP Stack 构建的 Layer2 网络已有数十条,包括 Coinbase 的 Base 链、币安的 opBNB、Gitcoin 的 PGN、Manta Network 的 Manta Pacific、Zora Network 等。

  • Arbitrum Orbit专注 L3 扩展和开发者体验

Arbitrum Orbit 是 Arbitrum 推出的用来构建 L3 网络的开源工具包,支持开发者部署和创建自己的应用链。

开发者可基于 Arbitrum Orbit 工具组件搭建自己的 Rollup 或 AnyTrust 链(L3),选择由 Layer2 网络 Arbitrum One(Arbitrum Rollup 链)或 Arbitrum Nova(AnyTrust 链)其中的一条链作为结算层。

其中,Rollup 和 AnyTrust 的主要区别在于在 Rollup 中,所有的交易数据都发布 Layer1(以太坊主网)上、更去中心化,而在 AnyTrust 中,数据是在链下管理的、性能更好,适用于高频交易的游戏场景。

簡單來說,使用 Arbitrum Orbit 搭建的網路結算層不是乙太坊,而是 Layer2 網路 Arbitrum One 或 Arbitrum Nova,這是在 Layer2 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因此被稱為 L3 網路,即 L1→L2→L3。

如果開發者想要使用 Arbitrum Orbit 搭建 Layer2 網路,需要獲得相關代碼的許可證。  目前 Arbitrum 仍然採用的是商用代碼許可證(BSL),獲取許可證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向 Arbitrum 代碼庫的初始開發團隊 Offchain Labs 申請; 二是向 Arbitrum DAO 發起提案申請,然後由 DAO 投票決定是否授予許可證,Arbitrum 官方比較推薦採用第二種方式。  據悉,獲得許可證授權的專案或需要向 Arbitrum 支付代碼許可費。  不過,關於 Arbitrum 代碼許可證的開放已經有團隊成員提議「公佈其使用許可證的使用條件和要求」,並獲得了相關討論,不少社區用戶猜測,Arbitrum 許可證要求可能很快會被取消。

需要注意的是,開發者使用 Arbitrum Orbit 搭建 L3 是無需任何許可要求的。 這大概是因為 L3 網路的結算層在 Arbitrum One 或 Arbitrum Nova 上,Arbitrum 可以通過結算費用獲取一定的收益。

目前,已經有多個應用與 Arbitrum Orbit 合作創建自己的 L3 網路。 其中,乙太坊擴容服務平臺 AltLayer 已支援 Arbitrum Orbit,用戶可通過無代碼工具在幾分鐘內啟動 Arbitrum 的 L3 應用鏈; 專為遊戲設計的 Xai 網路宣佈將利用 Arbitrum Orbit 技術推出專為遊戲行業量身定製的 L3 區塊鏈; 同月,DeFi 衍生品交易平臺 Syndr 宣佈基於 Arbitrum Orbit 推出 Syndr Chain,測試網已經上線。

此外,Offchain Labs 還為開發者配備了智慧合約開發平臺 Arbitrum Stylus,並已於 8 月 31 日上線了公共測試網。 Stylus 是 Arbitrum 為開發者搭建的一個開發環境,可為開發者提供在 Arbitrum 網路上構建和測試智慧合約的工具,包括智慧合約開發、測試和部署,以及與 Arbitrum 網路的交互等功能。

Stylus 被認為是 Arbitrum 的又一重大創新,因為 Stylus 可使其 EVM 語言不再局限於傳統的 Solidity,可以讓 EVM 支援更多種程式設計語言(如使用 Rust、C 和 C++等常見的程式設計語言)構建鏈上應用程式,這可能會吸引上千萬名開發者進入 Web3 生態。

據悉,當前主流的 EVM 程式設計語言 Solidity 開發人員大約有 2 萬名,而 Rust 開發人員有 300 萬,C 開發人員有 1200 萬。 此外,像 Solana、Near 等生態基於 Rust 代碼開發的應用也可以平行移植到 Arbitrum 生態內。

有不少觀點認為,Arbitrum 的 Stylus 影響將會是深遠的,這將會觸達不同程式設計語言的開發者、帶來更多自下而上的開發者群體,開發者的湧現更有概率出現一些有意思的應用。

在自身產品機制方面,Arbitrum 也在積極探索創新,8 月份發佈的全新驗證協定 Bold 可以在 Arbitrum 上實現無需許可的驗證,這意味著使用者從 Arbitrum 主網提取資產到乙太坊 7 天的等待期將會成為歷史。

  • OP Stack 和 Arbitrum Orbit區別及優勢

在產品發展策略上二者側明顯重點不同,OP Stack 主要用來搭建 L2 網路,Arbitrum Orbit 主要專注 L3 市場,使用者想要構建 L2 網路需要先申請許可證,獲得官方批准後才能搭建。

另外,二者在代碼開放許可(licenses)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OffchainLabs 聯創 Steven Goldfeder 曾發文解釋稱,OP Stack 採用的是 “免費入園,設備收費” 即進入公園是免費的,如果你想玩裡面的設備需要另外支付費用; Arbitrum Orbit「進門收費,全園暢玩」模式即進入公園前需要支付一筆入場費,裡面所有設備免費暢玩,類似迪士尼的套票。

具體來說,OP Stack 代碼堆疊是開源免費的,開發使用它構建 L2 也是免費的(即免費入場),但是如果你的 L2 鏈想要與 OP Mainnet、Base 及未來的更多鏈進行互操作,必須獲得許可才能算是超級鏈的一員,貢獻超鏈的生態資源,否則只是 OP Stack 鏈而已。 超級鏈許可證也稱為「鏈法則」需要求遵循 OP 治理。 簡單來說,就是 OP Stack 的超級鏈生態是聯盟形式的,新建的 L2 網路只有加入到這個聯盟才能享受超級鏈的資源,比如資產跨鏈互通等,但是加入它是有條件的,比如可能需要質押一定的 OP 代幣或者類似 Base 鏈收益分成給 OP Stack 等。

不過,目前使用 OP Stack 的新鏈也不一定必須遵守「鏈法則(Law of Chains)」才能與其他 OP Stack 鏈(如 OP Mainnet、Base 等)進行互操作,他們也可以構建自己的橋接工具和基礎設施在 Superchain 系統中實現跨鏈互操這些,但這無疑增加了工作量。

對於 Arbitrum Orbit,有兩種情況:L2 和 L3,如果用其構建 L3 則是完全開放且無需許可的,但是如果構建 L2,需要向 Arbitrum 基金會或 DAO 組織提出申請獲得許可證,並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即收費入園),但是一旦獲得許可證,進入生態後續都是免費的,開發者完全自由地管理自己的鏈,選擇運行的軟體及可以與哪些其他鏈互操作。

收費方式的不同也決定了 Arbitrum Orbit 和 OP Stack 在收入模式上的不同,Arbitrum Orbit 試圖通過其作為專有開發環境的代碼庫獲利,而 OP Stack 似乎想通過對其共用排序器基礎設施來獲利。

ZK系:支援 L2 和 L3 的 ZK Stack、未上線的 Starknet Stack 和後來者 Polygon CDK

  • 支持構建 ZK 系 L2 和 L3 的 Zk Stack

ZK Stack 是 zkSync 開發的一套開源的、可組合、免費的模組化框架,以使開發者可基於 zkSync Era 主網的代碼構建定製的、由 ZK 支援的 L2 和 L3 網路(也被稱為 Hyperchains 超鏈),任何開發人員可以自由地根據自己的特定需求定製超鏈。

當開發者使用 ZK Stack 構建 L2 網路時,與 OP Stack 一樣安全性完全繼承於乙太坊,不過根據 Matter Labs 官方介紹,在排序器上和數據可用模式的經濟 Token 模型選擇上(當前 OP Stack 鏈僅支援使用 ETH 作為鏈上 GAS 費支付 Token),開發者享有完全的自主權,可以自由決定,開發者對 ZK Stack 擁有代碼的完整權利, 可定製和塑造鏈的各個方面。

在跨鏈通信方面,zkSync 引入了 Hyperbridges 超級橋的概念,通過該橋可實現 L2 和 L3 超級鏈之間的跨鏈通訊,類似於我們互聯網世界的超連結可以指示瀏覽器自動打開某個網頁。

超級橋是由一系列部署在 L1 上的智慧合約組成,這些合約可驗證其他鏈上發生的交易 Merkle 樹證明。 原始資產將會被鎖定在 L1 上的共用橋合約中,當資產跨鏈需求時,共用橋合約會進行統一調配和管理,這意味著整個超鏈生態系統的流動性是統一的,資產、數據及消息可由部署在 L1 上的共用橋合約統一調配。

此外,在 ZK Stack 的超級鏈生態中,支援每個超鏈都無縫集成,有統一的流動性。 在這個生態中,用戶同樣可以把多條 L2、L3 網络當作一個整體的「超級鏈」,在使用時不但無需在切換 RPC 網路也無需進行跨鏈步驟就可實現在不同鏈之間調動資產,捕獲更多收益機會。

  • 未露面的Starknet Stack

Starknet 在今年 7 月份巴黎 EthCC 大會上宣佈推出構建應用鏈 Appchains 的 Stacks 開源工具包(Starknet Foundry),基於本地 Cairo 測試運行器和 Blockifie 用 Rust 編寫。 Starknet Foundry 支援任何應用程式以無許可的方式部署自己的 Starknet 應用鏈。

根據官方 Github 頁面顯示,Starknet Foundry 產品還在開發中,還未正式向公眾發佈。

  • 後起之秀 Polygon CDK

8 月 31 日,Polygon 官方宣佈推出模組化鏈開發套件 Polygon CDK(Polygon Chain Development Kit),這是一個開發的標準化代碼庫,任何人都可以基於此構建由 ZK 技術驅動的 L2 網路,並繼承乙太坊的安全性。

Polygon CDK 是 Polygon Supernet(超級網是用來構建 L1 的開源工具包)的升級款,現在藉助 Polygon ZK 技術,基於 Polygon CDK 開發者可以輕鬆定製和部署自己的 ZK 系 L2 應用程式鏈。 另外,Polygon 支援將所有現有的 Supernet 網路將其當前架構升級 Polygon ZK 技術。 即 Polygon CDK 幫助開發人員啟動新的 ZK 系 L2 鏈或將現有的 L1 鏈無縫過渡到 L2。

此外,Polygon CDK 旨在為開發者提供靈活的可定製化的模組化環境,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CDK 模組化元件來定製鏈。 比如開發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VM 模式(zkEVM 或其他 ZK 支援的執行環境如 MidenVM)、排序器類型(集中式或分散式排序器模式)、交易數據存儲(Rollup 鏈上或 validium 鏈下模式)、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Gas token 可以設置成自己的原生 Token 等。

在跨鏈通信方面,通過 CDK 創建的各鏈都是相互關聯的,與 PolygonPoS 和 Polygon zkEVM 同屬一個層級,並可以實現資源互通、共用。

Polygon CDK 上線不到半個月內,已有兩條鏈選擇採用該方案構建 L2 網路。 9 月 13 日,波卡生態的智慧合約平臺 Astar Network 宣佈與 Polygon Labs 合作推出乙太坊 Layer2 網路 Astar zkEVM。 根據 Astar Network 創始人最新發言,zkEVM 測試網將於本月啟動; 9 月 19 日,Cosmos 生態 EVM 公鏈 Canto 宣佈將基於 Polygon CDK 構建 ZK L2; 10 月 5 日,此前與 Polygon 合作的遊戲公鏈 Immutable 推出的 zkEVM 網宣佈將進行升級重建,並於 12 月至明年 1 月上線 zkEVM 主網。 此外,Polygon Labs 還曾向 Celo 提議使用 Polygon CDK 套件以遷移至 L2,10 月 11 日提議 ApeCoin DAO 使用 Polygon CDK 開發 L2 網络 “ApeChain”。

開發者選擇 L2 Stacks方案的考量有哪些?

面對 L2 Stacks 的 5 個主流方案 OP Stack、Arbitrum Orbit、Polygon CDK、Zk Stack 和 Starknet Stack,開發者選擇採用方案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目前,開發者選擇採用一個 L2 Stacks 方案主要從 “與乙太坊的相容程度、落地專案的多寡、跨鏈通訊成本、使用門檻(也稱代碼開放度)” 等方面衡量。

其中,與乙太坊的相容程度將決定基於 L2 Stacks 搭建的 L2 網路與乙太坊之間的互操作和開發難易度。 畢竟大多專案選擇構建 L2 網路,一是想繼承乙太坊的安全性,二是希望能在乙太坊巨大的流量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從產品底層相容度來看,無疑 OP Stack、Arbitrum Orbit 與乙太坊的相容性要優於 ZK 系的 Stacks 產品,因為零知識證明與乙太坊虛擬機的相容一直是難題,儘管已上線了 zkEVM 主網,但在與乙太坊相容方面仍有不足。

關於 L2 Stacks 使用門檻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者開發者採用的複雜程度,同時也代表者該工具元件的代碼開放度。

目前使用門檻主要包括費用和開發成本,前者主要是採用 L2 Stack是否需要向官方支付一定的費用,比如 OP Stack 採用的是「免費入園,設備收費」模式,前期免費支持開發者構建 L2 網路,但是如果這些網路想要享受與其 Base、OP Mainnet 主網的資源分享,需要加入相關聯盟組織,加入這個聯盟組織需要一定的門檻,據悉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Arbitrum Orbit 採用的是「進門收費,全園暢玩」策略構建 L2 需要先獲得官方許可證,支付一定的費用,但是後期無需任何費用。

對於早期開發者來說,OP Stack 這種免費入門的門檻更低;  後者開發成本,主要是指對開發人員的技術和能力要求,比如 ZK 系的 L2 Stack 堆棧可能需要開發者懂得零知識證明技術,像 Starknet Stacks 開源工具包就是基於本地的 Cairo 測試運行器和 Blockifie 用 Rust 編寫的,開發者對相關知識的熟悉程度將影響專案的開發進度。

能否落地及落地專案的多寡,代表著 L2 Stacks  方案的成熟度。 目前 OP Stack、Polygon CDK 在 L2 網路上落地專案較多,Arbitrum Orbit 在 L3 上落地應用較多。

超級鏈生態內的鏈間通訊與生態外的異構鏈之間的跨鏈通訊難易度,將決定著鏈的未來互操性。 不過,目前超級鏈生態內 L2 網路之間的資產跨鏈還未完全打通,比如 OP Stack 系的 Base 的官方跨鏈橋僅支援與乙太坊的轉移,並不支援 OP Mainnet 鏈資產的跨鏈轉移。 而超級鏈與幣安鏈、Solana 等外部鏈的跨鏈通訊,除了第三方跨鏈橋外,目前也沒有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

另外,我們也可從一些專案在選擇採用 L2 Stack 時能夠得出一些結論。 已基於 OP Stack 推出 EVM 執行層 Manta Pacific 的隱私網路 Manta,在 9 月 13 日,已上線 Manta Pacific 主網。 根據瀏覽器顯示,現該主網發生的交易筆數為 43 萬,有超 4 萬個錢包地址,數據一直呈上升趨勢。

Manta 原名 Manta Network 是波卡生態的 ZK 隱私 Layer1 公鏈,今年 7 月份宣佈基於 OP Stack 推出專為零知識證明(ZK)應用設計的 Layer2 網路 EVM 原生模組化執行層 Manta Pacific,並將其 Layer1 網路 Manta 更名為 Manta Atlantic,Manta 生態系統將由 Manta Atlantic Manta Pacific 兩部分組成。

關於當初選擇採用哪個 L2 Stack,Manta 相關負責人表示,Manta 由於應用電路都是基於乙太坊設計的,選擇 L2 Stack 方案時主要考慮和乙太坊的相容,另外可能還要看這個技術棧的生態和穩定性。

目前來說 OpStack  和 Polygon CDK的落地算是最多的,也是比較成熟的方案。 其中,Opstack 已經有像 Base,opBNB 這些專案搭建在上面,另外 OpSatck 也和 Celestia 有了可靠的集成方案,需要有 Celestia 這樣更便宜的 DA 才能使 Manta 的生態專案運行的更便宜,我們也在研究一些基於 OpStack 以外更有創新性的構架,除了用 Celestia 之外在擴容上面也有一些創新。 而 Polygon CDK 是近兩月才出現的。

Arbitrum 雖實際技術不錯、自身 Arbitrum One 的用戶基數很大,但是在 L2 的發行上過程有些複雜,需要向官方申請通過後才能部署。 另外,現有的 zkEVM 方案還都不是很成熟,其中,zksync 的 ZKStack 雖已經推出但是還沒有落地專案代表,而且和乙太坊的相容性還有待提高,目前開發者需要在 ZKStack 和乙太坊主網使用兩套代碼; Starknet 屬於比較獨立的實現方式和生態,目前還未正式上線。

由此來看,OP Stack 是當前最受歡迎的 L2 Stack,其次是 Polygon CDK、Arbitrum。 另外,這些 L2 Stack 方案也並不是沒有缺點,因為結算層及安全性都由乙太坊來保障的,那麼一旦乙太坊運轉出現問題,那麼這些 L2 Stack 網路的運轉也將成為問題。

至於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 L2 Stack,開發者也可借助一些第三方 Raas 服務平臺,可以幫助評估一些方案是否適配自己及還能集成各 L2 Stack 的優點模組進行定製,不過,第三方往往會收取高昂的手續費。 據悉一些第三方服務方可能會向 L2 網路收取網路 30% 以上的服務費。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本文內容僅用於資訊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