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

作者:茶燈燈 lightness.eth

封面: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on Unsplash

s: 本文為商用,基於我在十月裡一次與高校分享的課程中的部分內容之上,展開做的一些延伸分享。除了本人已經合作的媒體專欄之外,均謝絕轉載和任何形式的抄襲,否則追究到底。感謝抬愛,如喜歡或有共鳴可分享給你的朋友。

前言

我最近通過觀察發現,很多 Web3 的朋友在 Build 過程中沒有從不同於 Crypto 的 Web3 底層敘事出發思考,陷入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認識誤區,從而導致制定的 Web3 的落地方案走向更偏向 Crypto 或仍然沿用著 Web2 的傳統打法,最終仍陷在龐氏與流量困局之中,大部分的項目都寄希望於 KOL 能入駐社區或與項目建立合作關係來帶動流量。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 Crypto 與 Web3 的底層敘事邏輯混淆,不明晰。

分清楚 Crypto 與 Web3 二者區別,聽上去挺簡單,但其實比想像中要難,思維慣性讓我們不自覺地會代入已有的知識去建設全新的領域。

比如我們常會認為某項目不夠 Web3,“Crypto Native 才是純正的 Web3 血統”,“不夠去中心化的都不夠 Web3”;

比如瘋傳的 Web1>>Web2>>Web3 的對比認知路徑;

比如 “Web3 在中國國內就不算是純正的 Web3”;

比如關於 Web3 在國內和國外的猶太人歧視.....

事實上,這些誤解也證明了:

1,當前我們急需對 Crypto Native 祛魅,重新著眼於 Web3 的底層敘事去建設新世界;

2,當底層敘事發生顛覆,上層建築必定隨之而變,如同工業社會到來,過往小農經濟佔據社會主流的生存模式也必定會被隨之改寫。

在探討 Web3 與 Crypto 的俗世淵源與澄清我們常見的誤解之前,我想先在前言中探討社會的底層思想與現實落地的內在關聯,這在當前早期階段,Crypto 與 Web3 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的狀態下,重新定義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常把底層思想與現實落地看做兩種分離的東西,或是說兩者是互相影響的關係。

實際上,現實落地是離不開底層思想的,如果離開了底層思想,根本不存在 “現實社會”,更談不上理解現實。

以婚姻舉例,我們從古代的門當戶對的說媒,到 20 世紀以兩情相悅為前提才結婚的理所當然,再到如今,年輕人對於天經地義的婚姻提出了質疑:我們真的需要婚姻嗎?

俗話說 “相由心生”,每個關係模式的變更的背後,實則是人的思想轉變的映射。而思想的變化,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根源的,當我們明白了根源在哪,自然知道如何解題。

本文感謝我的搭檔 Vion Williams 的討論與貢獻。

Crypto 與 Web3 的區別與關係

Crypto: 2008 年,中本聰發明了加密技術,目的建設全新的保護個人所有權的加密數字世界,而數字世界的第一步是通用貨幣,由此比特幣誕生,而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全球金融體系的 Crypto,主要指以全球加密市場為核心敘事的行業,核心是保護個人貨幣所有權,表現形式為加密貨幣和加密技術 ,在技術上完全去中心化,完全抗審查,在貨幣上因離錢近,所以更偏金融與投機,一般以炒幣為主。

Web3:脫胎於 Crypto,經由 Crypto 發展而來,繼承了加密精神,與 Crypto 同樣以區塊鏈技術構建網絡。但是不同的是,Web3 將要開闢的是一個數字世界社會的新模式,代表一種建設數字設計的理念,既然是社會,那麼他就必然不只是金融和投資屬性,需要更多的其他社會屬性才可以構建新世界,所以它的核心,實際上是人人都擁有自己真正的數據產權。

Crypto 和 Web3 的區別:因為都處於早期,目前兩者從技術與生態上的相關性是很緊密的,尚未出現明顯的認知分化。

我們常犯哪些認知誤區?

"Crypto Native 是純正 Web3 血統"

先入為主的優勢

事實上,如今在 Web3 領域佔據主流話語權的,是被稱為 Crypto Native 的一群人(廣泛指 2017 年投身區塊鏈領域的加密從業者),因此存在這樣一種聲音或者錯覺:Crypto Native 才是正統的 Web3 從業者。

從專業術語的認知表達以及行業黑話的歷史成因,Crypto Native 確實有著更深刻的體悟,而 Web3 對 Crypto 的加密繼承性,使得 Crypto native 對 Web3 新人形成巨大的認知優勢,帶領的輿論方向更偏往從 Crypto 的視角去看 Web3,從而造成新人有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形成一種對項目的迷之評價,諸如 “ Web3 是以金融為核心,沒有幣/不夠去中心化就不夠 Web3”

殊不知,這其實背後實則都是 Crypto Native 加密精英的原始傲慢,拿原有的一套金融屬性觀念套在 Web3 之上。這與漫長的古代社會的體制如出一轍:一個人是什麼地位,首先看血統,其次看出身。我們必須抨擊這種信奉皇室正統血統的封建傳統觀念,將真正的所有權公平地回歸於個人。

如果 Web3 和 Crypto 是同樣的東西,那麼就沒有必要分成兩個概念發展。

祛魅!祛魅!祛魅!

Crypto Native 信奉加密貨幣主權,但 Web3 信奉的是數據所有權的歸屬主權並建設數字社會,兩者的底層敘事不同,自然也就不存在 Crypto Native 是 Web3 的正統。

而作為加密貨幣的既得利益者 Crypto Native 而言,去中心化是對自己利益的最大保障,因為 Web3 的合規化意味著可能要繳納巨額稅收,其次 Crypto 在應用業務是純金融業務,而 Web3 的數據價值理念則是對泛業務的構建提出了發展需求。

Crypto Native 試圖壟斷 Web3 的敘事定義,無非是為了繼續收割 Web3 的資源,但是 Web3 從業者總會有意識覺醒的一天。

換言之,從人類社會的發展長河中來看,金融從來只能是社會中的一塊組成部分,而一個公司不能因為沒有金融體係而被評判為不屬於社會。從人類幾萬年的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從未出現過完全去中心化的社會形態,即使是在遠古打獵時代,人類也是依賴於相對去中心化的小部落,在互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2022 年就是 Crypto 與 Web3 發展階段的年份界限,投身 Web3 的行業新人在學習 Crypto 知識、學習區塊鏈技術、認識 Crypto 的人脈時,也應該意識到 Web3 才剛剛開始,我們要對 Crypto 的大多數既得利益者祛魅,要繼承真正的加密思想內核,對一切具體的人與項目祛魅。

我們應當把 Web3 作為一種新事物來重新認知與建設,在新世界中,找到自己深度紮根可耕耘的領域,如 DID,NFT,DAO 等,無需迷信 Crypto 正統,探索出屬於一條,真正屬於 Web3 的建設道路。

"國內的 Web3 不是純正的 Web3"

資本的力量

老生常談,對於任何概念都要回歸第一性原理的思考。

事實上,對於支持這一觀點成立的依據是 “中國不能發幣”,“沒有幣就不是 Web3”,這和以前 “無幣區塊鏈”的嘲諷是一樣的。然而 2017 年已經過去 5 年了,科技領域已然發生了大環境的劇烈變化,以太坊從代表去中心化的 POW 轉向了 POS,中心化交易所已在加密行業佔領壟斷霸權,黑客氾濫的盜幣行為猖獗,Luna 史詩級的暴跌都需要政府部門的介入。

當加密行業成為少數人獲利的工具時,當它從極客小眾走上金融市場的資本餐桌時,就注定了純正的 Crypto 已經不存在了。

中心化交易所是嚴重違背加密去中心化精神的,然而現在中心化交易所卻成為整個加密圈的壟斷龍頭,Crypto Native 喊著 “在中國沒有純正 Web3”  的,那就是在扯淡,真是屁股決定腦袋。

沒有純正的 Crypto,何來純正的 Web3 ?

在 Web3 尚未實現嚴格定義的今天,用 Crypto 的敘事來定義 Web3 就是收割新韭菜的認知,如同 A16Z 通過好萊塢式的新媒體運營能力,搶占歐美資本對 Web3 與元宇宙的認知定義。

一起種番茄吧

事實上,個人產權的歸屬才是 Web3 敘事的主流,符合這一底層邏輯的才是真正的 Web3,而最不純正的 Web3 項目就是老韭菜們 CX 的號稱 Web3 項目,那些各種 Crypto Native 所站台支撐的 XFi 項目,除了割韭菜、龐氏,沒有實現或解決任何實際意義上的需求。

互聯網是全球化的產業,Web3 也是如此。

舉個可愛的例子,Web3 就像是番茄的種子,分散種到全世界的土地上,而因為各地的水土不同,最終培育出來的品種都不盡相同,但是歸根到底,它們都被我們稱之為:番茄。

各方的水土如同各國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水土有各自不同的優勢與約束,連種地都需要因地制宜,更何況是 Web3 產業的發展。

"Web3 是 Web2 的升級"

錯誤的認知路徑:Web1>>Web2>>Web3

在一些科普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種錯誤的觀點,而且這種觀點傳播極廣,是一種常見的慣性思維,也就是把 Web1、Web2、Web3 放在一起做進階對比,大意是 Web1 只可閱讀不能更改,Web2 可閱讀可寫,Web3 是可閱讀可寫可執行。

但是其實這個解讀僅僅只是表象,並不是 Web3 真正的價值意義,這反而會將大家代入一個認知誤區,誤以為 Web1>>Web2>>Web3 是一個歷史線性邏輯的過程,誤以為 Web3 是 Web2 的升級,然而實則,底層邏輯完全搞錯。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Web3 與 Web1、Web2 是兩種網絡系統。一種是信息網絡,另外一種是價值網絡。

Web1 和 Web2 運行在信息技術系統中,是信息網絡。目的是加速信息的流通和管理,由於光纖,3G、4G、5G 的基礎設施和搜索引擎等方面都取得了發展,從而逐漸發展出各類中心化互聯網巨頭公司。

而 Web3 運行在區塊鏈系統中,是價值網絡。目的是將數據所有權上鍊確權,且不可篡改。因為對於 Web3 來說,數據上鍊意味著需要 gas 費用,是需要花費成本的,而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去維護的事物,必然是具有一定價值的。所以 Web3 是價值互聯網,而不是信息互聯網。

Web3 與 Web1、Web2 之間的關係就像平行宇宙,沒啥太大關係,可以同時存在,卻互不影響,根本沒啥可比性。而我們只要理解了 “鏈上與鏈下” 的邏輯,便可以消除這個誤區。

正確的認知路徑:Web3 與 Crypto 做對比

Crypto:基石是比特幣,核心是用戶擁有貨幣所有權。

Web3:由 Crypto 發展而來,核心是用戶擁有數據所有權。

兩者相同點:均通過區塊鍊網絡進行加密確權,上鍊後不可篡改。

"Web3 與 Web3.0 混為一談 "

Web3.0 這種稱呼,常見於論文或是正式的報告之中,所以也導致常有剛入 Web3 的朋友自我介紹,說自己是 Web3.0 探索者/學習者。這其實是混淆了 Web3 與 Web3.0 的定義,而當我們在認真討論一件事的時候,對於同一事物的定義保持一致認同是討論的必要前提。

WebX.0 是什麼

WebX.0 是技術迭代的術語,指的是從 Web1.0,Web2.0,Web3.0 的技術發展路徑。

Web3 與 Web3.0 的關係

如上文所述,Web3 是數字社會的一種新範式,Web3.0 所指,是應用在 Web3 的技術匯總,是 Web3 數字世界的技術組成部分。

"建設 Web3 不如去建設 Metaverse"

空中樓閣的 Metaverse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圈外的品牌朋友們在還沒了解清楚行業背景的情況下,就直接衝進了元宇宙做營銷了,但其實現在 Metaverse 並不足夠成熟,仍然只能做為噱頭。

我們甚至可以說,扎克伯格現在在搞的 Meta 會議場景的元宇宙,在現階段也是個噱頭。

原因很簡單:元宇宙作為一個可感知的虛擬數字世界,每個人在進入之前,需要一張不可篡改的個人數字身份證,記錄鏈接他/她的個人資產、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與社會行為。

沒有身份與資產歸屬權的 Metaverse,猶如空中樓閣,只有 VR/AR, 不足以構成一個數字社會,在當前階段,還沒有這麼強的基建支持,而這正是 Web3 正在嘗試實現解決的部分。

在這種層面上,我們也可以說,Web3 是通往 Metaverse 的必經之路,它是數字世界元宇宙的基礎。

路徑關係

Crypto:保護私人的財富安全且可以自由交易。

Web3:保護私人的自主產權且可以自由勞動,產權關係就是你的勞動關係,意味著你的東西歸你所有,你的肉身可以自由移動。

Metaverse:保護自身的生存空間且可以自由發展,人得以在數字世界空間中自由活動。

發展邏輯

Crypto 是 Crypto,Web3 是 Web3,Metaverse 是 Metaverse,彼此既有內核的繼承性,也具有歷史的階段性。

從經濟網絡,生產關係再到生產空間,人類真正邁入數字時代的底層邏輯,在於個人擁有更強大且全面的數據掌控能力。

如何破局?跳出枷鎖,從底層敘事重構 Web3

圖片來源:崔曉明的 Google 案例分析課

眼下我們不缺學習 Web3 的知識,眼下我們真正缺的是理解 Web3 的智慧。

我們往往過於依賴數據與信息所形成的路徑,接受知識與遵循權威是業內常態,而獲得智慧則需要勇氣跳出經驗的框架,重新審視事物的發展規律,洞察事物的發展趨勢,重新理解事物被敘事的因果邏輯。

“去中心化” 就是我們發展敘事的枷鎖,既是我們接受權威知識的象牙塔,又是 Crypto Native 加密信仰的腳銬。自比特幣白皮書發布以來的加密宏偉敘事與加密認知路徑,塑造瞭如今的 “加密夜之城”。

也許今天剛闖進 Web3 世界的年輕人,尤其是 00 後新人,就像最近比較火熱的《賽博朋克:邊緣行者》中的主人公大衛一樣,在夜之城的舊秩序中叛逆成長。而 Web3 總會有更多的大衛出現,將夜之城捅破天,如同密碼朋克(最早發布中本聰白皮書的郵件小組)對傳統世界的叛逆。

改變黑暗森林的,永遠不會是科技與金錢,而是人們回歸初心的勇氣與智慧。

希望我們都可以得到自洽和解並接受這個設定:完全的去中心化只能以小團體形式存在,而相對去中心化才是社會必將到來的漸進性過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各種權力裹挾,被各種輿論帶偏方向,而當我們看清第一性原理,分清本質區別,一切基於相對的去中心化與個人數據所有權的角度去思考,將 Web3 作為一種工具,對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進行優化改造,何嘗又不是人類進步的天才一小步呢。

假設我們跳出這觀念上的枷鎖,假設我們拋棄了對身份的標榜,

我們創造出的新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相,由心生”,正是我們的認知,創造我們的世界。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