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大概率仍然會是從內部的某一個局部的新玩法、新 ponzi 開始,開始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的非共識所驅動。

作者:不確定思維

封面:Photo by Meagan Carsience on Unsplash

自從 9 月 15 日以太坊 2.0 合併以來,加密市場一下安靜了下來,有時甚至寂靜的有些嚇人。

今天 XEN 的免費 mint,大概是近一個也以來除了被黑事件以外唯一的熱點了。

市場預冷,宏觀不可控因素過多,人心容易渙散,受不了離開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這種時候,只有多給自己洗洗腦殼,或許才能堅持到下一次浪潮到來。

掰著指頭往後數一數,離下次大餅減半還有一年半載,如果這個敘事依然有效,那下一次牛市還有兩年。

個人到不是很期待下一次減半,大概率很難像以前那樣對市場造成非常大的推力,畢竟供給側變化不大,還要看需求側有什麼新的敘事邏輯。

回頭看,每一次加密敘事大的出圈,都是在內部發酵幾輪後,才產生了外部賺錢效應的廣泛傳播。

所以個人覺得,下一次大概率仍然會是從內部的某一個局部的新玩法、新 ponzi 開始,開始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的非共識所驅動。

下面簡單叨叨一些自己最近觀察和思考的敘事發展方向:

真實收益產品

從 DeFi Summer 以來,參與 DeFi 項目大部分的收益來源,都是通過各種方法獲取項目代幣,並在二級市場出售。

2020 年 yearn 的 yDAI 產品,當時收益率一度有 10-20%,同期很多機槍池產品,都有非常高的 U 本位收益。追其本質,依然是通過挖各種項目代幣出售的收益。

這些挖礦收益,並不能算是真實收益,本質上跟炒 B 沒有太大區別。

在 Uniswap 提供 LP 獲得的交易手續費,在 AAVE 提供貸款的利息,這些可以算是真實收益,它們是在沒有代幣激勵的情況下,可以持續產生的資金費。

做 LP 收益雖然高,但無常風險大,搞不好要虧。AAVE 借貸相對安全,但利息又很低,目前都比不上傳統商業銀行。

在加密市場,衍生品交易一直是能獲得高額手續費的業務,但大部分流量都被頭部交易所壟斷了。

上一個週期中,雖然有很多 DeFi 的衍生品項目,但大多交易量不行。DyDx 這種也是靠著代幣補貼吸引了一些用戶。

原因有很多,web 交互不友好、主網太慢、alt L1 不夠安全、L2 遲遲沒到位、預言機不支持等等綜合因素。

隨著以太坊合併,L2 目前發展也相對進入一個新時期,我們可以看到 arb 和 op 上頭部項目都是衍生品應用。

目前大部分鏈上衍生品的模式,都是 LP 提供風險資本,做交易者的對手方,賺取交易手續費的同時,承擔交易者盈利的資金支出。

這個模式 LP 就相當於裸莊,相對中心化的莊要透明一些,如果項目機制有漏洞的情況下,LP 可能有虧損發生。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時間衍生品交易者是持續虧錢的,但做 LP 並不能排除黑天鵝事件的長尾風險。

目前這類真實收益項目發展受到蠻多關注,像 GMX 在目前整體下行的市場,它的走勢還是比較亮眼的。

ETH 流動性抵押衍生品

ETH 流動性抵押衍生品簡稱 LSP(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s),為方便無法自己運行 ETH POS 驗證節點的用戶,提供的一種抵押服務。

用戶可以存任意數量的 ETH 到這類服務,相應的會收到抵押憑證,Lido、Rocket pool 都是提供類似服務的項目,對應的 LSP 是 stETH 和 rETH。

由於抵押的 ETH 無法立即取出,stETH 在合併前一直存在較大折價,這種情況在合併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自 ETH 合併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像 stETH 這種流動性抵押衍生品,價值很快回歸到接近 1:1。

ETH 的 POS 收益目前有 4%+,算上 MEV 等收益,可以達到 5%+,這是純加密原生的收益。

這個收益率有如下特點:

  • 抵押品規模超大,容量很大
  • 收益具有波動性,基礎收益+增強收益
  • 抵押品存取有時間週期
  • 供應鏈完善,有明確的供應商和需求方
  • 具有抗審查性
  • 具有非證券特徵
  • 可合理避稅

綜合以上特徵分析,未來 LSP 被大量機構資金投資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也可看到一些傳統商業機構也在推出相關的質押服務。

這種趨勢疊加 ETH 現在的低通脹,未來會在需求側形成巨大虹吸效應。簡單敘事類比可以對標 2020-21 年的灰度在 GBTC 上的操作。

ETH LSP 相對 GBTC 的好處是跨期時間可控,有明確的贖迴路徑,二級市場規模也夠大。

另一方面,之前鏈上很多基於 ETH 抵押模式的協議,也會慢慢的都將切換到 LSP 抵押,這都會在需求側減少代幣流通。

LSP 收益率的波動性,也會促進固收和利率互換協議的發展。

各種圍繞 LSP 的新項目、新玩法也會非常多,類似去年的算穩吸血,LSP 或許也會出現一波爭奪流動性的戰爭。

如果把 ETH 看做 USDC,stETH 看做 FRAX,是否會出現非足額抵押的 ETH POS 抵押模式?

COSMOS 應用鏈

上月 Delphi Digital 發了一篇研報 “# Finding a Home for Labs”,重點分析了各個 L1 的利弊,最終結論是他們要 all in cosmos 生態。

DyDx 在宣布要遷移到 Cosmos 架構時,也引起了加密社區的廣泛討論。

之前 cosmos 最大的鍊是 terra,它之後感覺 cosmos 一直有些支離破碎的感覺,沒有形成有機整體。沒有一個類似星球基地的大本營。

但最近,很多新鮮的鏈都在基於 cosmos-sdk 發布,像 canto、sei、berachain 等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將 DeFi 原語直接內嵌到底層邏輯中,半開放的模式,專注 DeFi 某一業務領域。

回頭看看 DyDx 這種衍生品應用,確實好像不太需要非常強的可組合性,只需要確保手續費足夠有吸引力,交易速度夠快,夠安全即可。

如果以太坊是 BJ,L2 就有點像京郊和廊坊,而 cosmos 就像是西部荒地。Delphi 或許就是看中了它的啥也沒有,一片荒蕪。

DID&合約錢包

web3 自 stepn 熄火以來,感覺基本沒有啥太大的熱點了,很零散,大多集中在商業化領域。

最近看到很多 DID 的敘事,最多的是域名相關的,另一部分是關於鏈上身份證明/積分的。

個人感覺目前這些聲量比較大的 DID 敘事邏輯,都不太能戳中真實需求。身份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安全+易用。

至於如何識別身份,真的有太多方法了,而且是隨著周邊生態的繁榮而不斷迭代的。今天是圖片,明天就是名字,後天不知道是啥高科技手段。

要想讓 web3 大範圍採用,就要把進入的門檻降到很低。就像移動互聯網讓用戶只需一個手機號就可以任意訪問一樣,不需要郵箱,不需要密碼。

ERC4337 賬戶抽象,有可能為加密應用帶來手機號認證一樣的便捷認證方式,它可以為用戶實現安全的合約錢包功能,進而可以實現項目方代繳註冊和交易費。

這種功能幾乎可以讓用戶對助記詞/私鑰等複雜技術無感,對遊戲這種類型應用會非常有幫助。

而合約錢包目前的使用形態大多是 toB 的,這種內嵌模式,會成為 web3 應用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

其他

除了以上敘事邏輯,L2 也會是近期的為數不多的熱點,zksync 還有 20 多天要上線主網,arbitrum 好像也有要發 b 的預兆。

以太坊下一次上海昇級,可能有 4844,會利好 L2,但也有質押的 ETH 解鎖,也可能會短期增加拋壓的不確定性。

這輪跟上一輪不太一樣的地方是,上輪 N 多項目愛西歐是有白皮書的,一些跑路了,一些交付了,交付的部分應用活躍了 2020 的夏天。

而這波 NFT 基本是沒白皮書的,也沒啥路線圖,他們未來要去向何方,還真不好說。

下一波大的啥時候來?難說!宏觀有些悲觀~

離下一次大餅減半還有一年半了~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