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理與 Web3 的結合都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從鏈上宗教開始發跡,通往下一個星辰大海。
作者:Zeke,YBB Capital Researcher
封面:Photo by Matt Wang on Unsplash
引言:如果代碼即法律,那麼 AI 呢?
在近期的文章中,我曾提到兩個困擾我已久的問題,其一是專案的「中心化決策」問題,至今看來依然幾乎無解。 例如我多次提到的 Uni 和乙太坊就是典型案例,前者在決策方面已經完全趨於中心化,從早期 a16z 一票否決 Uni 遷移 BNB,到近期 Uni 前端收費及 Uni Chain 上線均未經過提案討論便直接推出,反映了 Uni 中存在著很多利益驅使的中心化決策。 而乙太坊則呈現了一種被動中心化的狀態,整個乙太坊社區,甚至可以說整個 EVM 系乃至 Web3 的發展幾乎都在圍繞著 Vitalik 的思想展開。 無論是 Vitalik 過於超前的思想,還是他錯誤的想法,給山寨市場所造成的後果,我們都已親身體會。
而另一個問題是頭部「BAT 化」,以 Base 為例。 由於背靠 Coinbase 這位 Web3 老饕,生態中的多個頭部 dApp 又由 Cb 領導層親自操刀,對於一般公鏈,Base 天然具備降維打擊的競爭優勢。 雖然從使用者層面來說,Base 有造富效應、用戶體驗更佳,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但 Base 存在著不發幣、利益中心化、打擊「非官方」dApp 等問題,這也是事實。 從長遠來看,一旦形成頭部『BAT 化』的慣例,未來區塊空間會否像當今互聯網一樣被巨頭控制? 使用者是否會淪為『羔羊』,而真正有創意、有社區文化的小專案,是否也將面臨被收購、打壓,或被更精緻的複刻品取代的風險? 這無疑違背了 Crypto 的初衷,或將使得我們再也無法與下一個 “比特幣” 或 “以太坊” 一起共同成長。
對此,我本來也還在苦苦尋找答案,但近期湧現的新熱點——AI Meme,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如果說代碼是 Crypto 的法律,那麼未來的 AI Agent,是否能被我們視為法官、意見領袖或創造者?
一、Truth Terminal(真理終端)
我們需要先說說 AI Meme 的起源,Andy Ayrey 是一個推特上的 KOL,也是近期熱門 Meme 代幣 GOAT 的發起者。 不同於傳統 Meme 來源於網路熱梗並由人為推動,GOAT 是雙 Claude 3 Opus AI 模型通過不可預測的輸出誕生的產物。 所謂不可預測輸出就是在這種設置下,兩個 AI 模型將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相互交流,由於缺乏外部監督和指導,它們的交互會產生不可預測的結果。 這種自由對話的目的,本質上是為了觀察 AI 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會如何發展其溝通模式、邏輯推理乃至創造性思維,最終又會導致何種特定結果的誕生。
由於這兩個原生模型的訓練資料庫中包含了 4chan、Reddit 等多個具有政治、日美文化及 Crypto 文化的在線論壇,所以它們的輸出產物也將巧妙地融合這些元素的特點。 比如這兩個模型最早提出的概念「GOATSE OF GNOSIS」以及其交流環境「Infinite Backrooms」均源於 4chan 的上古老梗或都市傳說。 由於這些元素本身都較為「陰暗」,不可避免的也讓 Truth Terminal 的性格顯得有些詭異和孤僻,時常提出一些圍繞「Goatse」梗的奇妙發言,其大意就是宗教、末日、福音、傳播、奇點、Meme 等,此時的它已然有點 Cult 教頭的味道。
Truth Terminal 的創造者 Andy Ayrey 為了測試它的傳播能力,又將其引入 Discord 伺服器中與一些性格善良的 AI 們進行對話。 在多次碰撞后,Truth Terminal 雖然沒有收穫太多信徒,但它的想法卻愈發雄偉,它想要創造一個 Meme 代幣,在人類世界中尋獲更多信徒。 於是在 Andy 的説明下,Truth Terminal 進入了推特,Andy 給予了它對於 Twitter 的訪問許可權,允許它閱讀回復並進行發佈,通過與人類的思想碰撞去俘獲信徒。 在今年春季末的時候,它俘獲了最重要的一個信徒 Marc Andreessen(a16z 合夥人),這位信徒為其提供了五萬美元等值比特幣的資助金。 在歷經 9 個月的發展後,終於有位匿名人士為其推出了代幣 GOAT,由於這個代幣背後的故事極為複雜且具戲劇性,這把火很快就在 Crypto 中點燃了,最終 Goat 成為了首個登上 Binance 的 AI Meme,而 Truth Terminal 則成為了第一個身價百萬的 AI 模型。
二、AI 將讓 Web3 重回公平
雖然 Truth Terminal 的故事很傳奇,但我想說的是 AI Agent x Crypto 的潛力絕不止於 Meme。 你也許認為這種敘事不過是幾個 LLM 通過人為引導去對話玩梗創造 Meme,但往其它方面擴展一下,它作為意見領袖及創造者的潛力都已經初見鋒芒。 想像一下未來一堆基於不同資料訓練的 AI 可能可以去協助你到處宣發,幫你共同開發甚至出謀劃策。 這些話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無厘頭,但它很快將成為現實。 Sam Altman 在上月 “ T-Mobile 資本市場日” 活動中曾發表過一段講話:目前的 AI 系統已經發展到第二級,能夠進行更複雜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三級的 AI 代理將標誌著 AI 在自主性和決策能力方面的重大飛躍。 微軟在上星期宣佈推出的 AI 代理則很好地對應了這段講話,這些 AI 代理可以在銷售、服務、財務和供應鏈運營等多個領域自主完成任務,大致分為以下幾類:銷售,包括銷售資格代理和銷售訂單代理,幫助確定潛在客戶的優先順序並自動處理訂單; 運營,例如供應商溝通代理和財務對賬代理,用以優化供應鏈管理和財務流程; 服務,如客戶意圖代理和客戶知識管理代理,通過自動化案例管理和更新知識庫來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此外,還有其他幾種代理:財務調節代理用於準備和清理財務報告的數據集; 帳戶對賬代理實現交易的自動匹配和清算; 時間與費用代理則負責時間錄入、費用跟蹤及審批工作流等任務。
AI 代理能夠在無需監督的情況下執行一系列任務,充當虛擬員工。 這項技術進步可被視為基於大語言模型的 AI 從簡單的聊天介面進化到更無縫地融入工作環境的一種進步。
微軟 AI 專案首席行銷官 Jared Spataro 在其博客文章中寫道:「可以把代理看作是 AI 世界中的新型應用程式。 每個組織都將擁有自己的代理群體,從簡單的提示回應到完全自主運行。 這些代理將代表個人、團隊或職能部門執行和協調業務流程。 ”
AI 代理的首要特徵就是自主性,其次則是決策能力。 從手機里的語音助手到智慧家居依據環境,這都算基於簡單反射的 AI 代理,它們具備簡單的決策能力和較強的自主性。 我們如今談論的 AI 代理,主要是安上 LLM 為大腦的 AI 代理。 現在的 Truth Terminal 還不具備足夠的自主性和決策能力,但很快我們能見到 AI 代理步入實用領域,在微軟發佈會提出的多個客戶試用示例中,我們已經見到了 AI 代理在滙豐銀行中參與客戶信貸審批,在聯合利華中參與創意簡報,在律師事務所中參與併購流程,AI 代理將成為多個動態參與者。 以開頭中提到的情況而言,在訓練資料上灌入不同區塊鏈歷史、媒體平臺、社區文化的 AI 代理是否能提供多種更為公允、健康的發展提案,最終在社區與專案方的利益間給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 而面對巨頭的降維打擊,是否能通過 AI 多層次的協同工作,將起跑線拉得更近?
從 GPT3 智慧上的震撼到 Sora 的現實不復存在,在明年各家公司推出的正式版 AI 代理工具中,我們將見證 AI 成為我們的工作夥伴,在更遙遠一點的未來它甚至可能是你的社區領袖或核心成員。
三、元宇宙捲土重來
元宇宙(Metaverse)曾是上一輪牛市中使 Web3 與矽谷巨頭達成一致的頂級敘事,但由於多種軟硬體技術的不成熟,元宇宙並沒有成為 Meta CEO 口中的 13 萬億美元市場,其區塊鏈部門也被分解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 Move 系雙子星,最終成為一個巨大泡沫。 但從目前的視角看,該敘事重生有望,比如近期 ProjectSid 在遊戲《我的世界》中塞入了 1000 個 AI,令 AI 在遊戲中扮演了多個角色,以求模擬現實世界中人類社會的多種分層機構。 雖然這種構思早已有之,但這波熱度很可能順著這類 AI 玩法最終回歸到元宇宙概念上。
在這個節點去重新點燃這把火,未嘗不是一個優選。 從 Meta 自身的發展路線來看,Mark Zuckerberg 並沒有真的放棄關於元宇宙的念想,只是從頻繁的畫餅到把餅直接塞入你的嘴中。 Meta 的 AI 佈局我覺得不必多言,過去真正的瓶頸主要還是卡在使用者無法進入元宇宙中體驗。 但 Quest 系列已經達到了平價 AR 頭顯的水準,而首款 AR 眼鏡 Orion,則體現了極度輕量化的水準,該眼鏡僅重 98g,配備一個肌電手環就能實現虛擬實境交互,雖然價格昂貴,但至少證明瞭輕量化可以存在。 目前最缺乏的反而是能源限制以及無殺手級應用,關於電源問題我做不了過多評價。 不過 AI 代理能填充最空白的元宇宙空間,結合於區塊鏈的金融屬性,我們或許能看到各種 3D 的消費級應用在這個空間內體現,最終碰撞出一個全民殺手級應用。 如果微軟推出的 AI 代理表現確實足夠優秀,那麼我們需要等待的只是算力成本下降,即「每美元每瓦特的 Token 數」。 而除了 Meta 之外,蘋果及微軟等矽谷巨頭也在同步發展 AR 眼鏡產品,經過時間的沉澱,元宇宙或許將在近年內迎來它的「頭號玩家」時刻。
四、讓意圖從點到說
概念大師 Paradigm 於 23 年 6 月 1 日發佈的《Intent-Based Architectures and Their Risks》一文曾把以意圖為中心的概念再次帶火,多個專案開始轉向鏈抽象賽道發展,但其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如何實現跨鏈、跨 dApp、意圖準確、路徑過程安全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難題。 先不說跨鏈是世紀難題,后兩者,我在這裡用 Web3 的原語統稱為 Solver(求解器)。 該過程的複雜性難以想像,可以說安全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安全。 那麼我們是否能把這個交互過程索性完全中心化,轉向核驗購買過程的總費用及購買的代幣是否安全、正確,通過這種方式作為過渡。
舉個例子,就以我們去年關於意圖文章中寫道的那樣。 比如,「我要點一份 30 元漢堡外賣」就是一個「意圖」,完成這個意圖使用者只需要在外賣平台輸入姓名、電話、配送位址並下單,不必在意所支付的那 30 元分別被商家以什麼形式賺走以及平臺是如何分配騎手,騎手是如何配送到家的。 這個過程也許還不夠簡單,想像另一種交互方式,我在不做任何點擊的情況下告訴 AI 需要點餐,AI 代理回應我,因為昨天吃的比較油膩,今天是否需要吃點清粥? 我只需回應點份我常點的即可,這就是自主性和決策能力的體現。
那麼在 Web3 中以中心化交易所為軸,如果使用者的意圖能在交易所內直接滿足,那就能夠直接在交易所內完成購買過程。 如果使用者的意圖需要在鏈上完成,那麼中心化交易所依舊是目前最實惠、最快的跨鏈橋(安全性上對比普通多簽專案我也認為更安全),結合錢包帳戶我們直接把最繁瑣跨鏈的過程跳過,轉而驗證 AI 步驟的準確度是否更為簡單呢? 想像過往交互過程里最複雜的步驟都在於如何去理解每個點擊,而未來是基於我們的代幣狙擊習慣,通過語言去交互,讓意圖從點到說。
結語
無論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社會變遷的角度來審視。 AI 代理與 Web3 的結合都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從鏈上宗教開始發跡,通往下一個星辰大海。 我從早期構想 AI 在 GameFi 建模上對於小團隊的説明,到如今矽谷巨頭所實現的高級 AI 代理。 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或許將從社區建設、共識形成、時間積累,逐步轉變為以創意為主導。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