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 風暴延續至今,Terra 區塊鏈創辦人 Do Kwon 也被推至輿論風口。不少人都認為 Do Kwon 欺騙了大眾,外媒 CoinDesk 的文章更是將 Do Kwon 比做矽谷獨角獸騙局《惡血》的 Elizabeth Holmes。針對這點,FTX 創辦人 SBF 有話想說。

「Not all bad things are the same bad things」(不是所有的壞事都可一概而論)

Elizabeth Holmes 是血液檢測公司 Theranos 的創辦人,號稱可提供 “指尖取血” 檢測疾病,不管是癌症、膽固醇、糖尿病都可利用其專利的血液採集器、血液診斷檢測系統(miniLab)在半小時內診斷出來。

這顛覆世界的技術吸引了無數創投基金。在 2014 年時,Theranos 公司的估值一度達到 90 億美元,是最受矚目的獨角獸公司。不過僅隔一年,這個血液檢測公司被證明是一場騙局。2018 年公司解散、2021 年 Elizabeth Holmes 鋃鐺入獄。

CoinDesk 專欄作家 David Z Morris 認為推出 TerraUSD(下稱 UST)的 Do Kwon 就是區塊鏈版本的《惡血》¹ ,同樣向投資者承諾非常酷的東西(意指去中心化穩定幣),但卻沒有創新、踏實的方法。

[*1] :《惡血》出版於2018年,作者是John Carreyrou ,描寫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的獨角獸騙局

SBF UST是很糟糕,但不是區塊鏈版的惡血

FTX 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認為 LUNA/UST(意指 TerraUSD)是很糟糕的壞事,結局也很不堪。

但雖然都很糟糕,Elizabeth Holmes 的 Theranos 公司卻不一樣,因為 LUNA/UST 的機制相當透明。

SBF 認為,LUNA/UST 很糟糕,結局很失敗,也很不堪。但大家對 Elizabeth Holmes 的主要批評並不是 Theranos 的失敗,而是她說謊。

「特別是 Elizabeth Holmes 口口聲聲表示 Thearanos 正在革新技術,但事實上卻沒有。 Elizabeth Holmes 是詐欺,用假的報告欺騙投資人,但 LUNA 不一樣。」

SBF 認為 Do Kwon 並沒有向大眾扭曲 LUNA/UST 的機制,他並沒有宣稱 UST 有 1:1 美元的儲備。相反地,Do Kwon 清楚地說明 UST 的背後儲備是一些「不穩定資產」。

「Do Kwon 沒有跟大家說 UST 是 1:1 支持,相反地,他清楚表示 UST 的儲備是一些不穩定資產。很明顯,這些資產很可能價格會下跌,一旦資產下跌,其它結果也隨之而來。

再強調一次,我不是在幫 UST 開脫罪名,我也覺得他們錯了,但是 UST 和 Theranos 是不一樣的。」

許多人會講這次 UST 事件擴大成「區塊鏈都是詐騙」。SBF 認為,區塊鏈上確實有一些龐氏騙局,就像是 Plus Token 一樣,但 UST 卻不是騙局。硬要說的話,SBF 認為 LUNA/UST 的營銷很失敗,因為沒辦法將正確的機制和風險傳導給大眾知道。

「大多數糟糕的投資都不是龐氏騙局。有些損失是因為被騙,有些則是運氣不好,有些則是兩個都有。

以下是年初以來下跌超過 50% 的投資:1) NFLX 2) LUNA 3) AMC 4) ARKK。」

1) Not all bad things are the same bad thing

— SBF (@SBF_FTX) May 14, 2022

FTX社群合夥人孫彬盛(Benson Sun) LUNA的債務上限出了問題

對區塊鏈產業而言,UST 是相當有趣的實驗,那以事後檢討的角度來看,UST 的機製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FTX 社群合夥人 Benson 認為是「債務上限」的設定出了問題。

他以 Maker 的穩定幣 DAI 舉例,其表示 DAI 有設計債務上限,因為 Maker 了解,一旦發生大規模清算,這個系統要穩定還是需要依賴抵押品的流動性,所以它對每種抵押品都設定了上限,例如以太幣(ETH)的流動性較好,其債務上限就較高。

他認為即便經歷過 312、519 這樣的大規模清算事件,DAI 最後都安然無事,Maker 的風險管控機制無疑是成功的。

但 LUNA 不同。

LUNA 沒有為系統債務設定上限,反而還有飛輪效應²。這種飛輪效應源自 UST 的機制,如果市場上對 UST 有需求,就會購買並銷毀 LUNA,產生 UST。Terra 利用 Anchor 20% 的年化利率不斷吸引外部資金進入系統,造成 UST 的發行量跟著 LUNA 價格一起瘋漲,然而當 UST 發行量過大, LUNA 的買方流動性不足以支持其價格錨定機制時,最終就會導致覆滅。

相比之下,Maker 在鑄造 DAI 的時候,可接受多種資產抵押,整體系統的流動性並不只單靠系統內部的幣,安全性就高很多。

Benson 將 LUNA 比做公司資產,而 UST 就是負債,顯然官方沒有限制債務上限,導致資產負債率過高。

「LUNA 市值最高的時候大約是 410 億美元,UST 市值約為 180 億,債務大約佔資產的四成。再加上幣圈的市值跟買方流動性又有很大的差距,很明顯 LUNA 的流動性不足以應付這樣的債務比例。」

[*2] :飛輪效應指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

他指出,Terra 官方也有認知到 UST 太過依賴 LUNA 這個問題,所以也開始引入外部的流動性跟儲備資產提升 UST 的風險抵禦能力,包括去購買比特幣作為儲備、到 Curve Finance 上面建造流動池,但很可惜,最終敗給了沒有限制債務上限:

「某種程度上,Terra 就像是在高空跳傘。他的背上有一個降落傘,這個降落傘就是 UST 的應用和保護機制。在摔死之前,Terra 要將這個降落傘做好,很可惜的是,降落傘沒開啟就著陸了。

如果 Terra 願意,他們大可以將債務(UST 發行量)上限與 LUNA 市值掛鉤(譬如 1/10),犧牲市值成長的空間換取更大的安全係數,這樣一來整個系統才有可持續性,有機會在硬著陸前打開降落傘。」

此外,Benson 也對最近的 LUNA 亂像給出了意見。

他認為,媒體或是網紅、KOL(意見領袖)沒有必要去散播在 LUNA 危機事件中暴富的案例,這些案例大多無法複製,且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不可否認,每個重大事件都有暴富的案例,LUNA 事件讓整個幣圈蒸發了上百億美金的市值,賠錢的人肯定比賺錢的人多,沒必要在大部分人都虧錢、甚至賠光身家的時候,徒增市場焦慮。

「完全沒有必要去理會抄底 $LUNA 暴富的帖子,徒增焦慮而已,在 $LUNA 下跌過程中,有多少人覺得 $10、$1、$0.1、$0.01 夠便宜了衝進去被埋的,抄底 $LUNA 賠錢的絕對比賺錢的人多得多,有做多爆倉的,也有開網格歸零的,這些人都成了 $UST 的逃生出口。」

最後,他也提醒投資人要注意投資的「風險係數」。

在 UST 死亡螺旋發生以前,許多 KOL 都在推廣 UST 的固定年化報酬。對於這件事,Benson 認為雖然有不少人都有說明風險,但對於這些說明是否足夠完整、有明確提示投資人出場時機持保留態度。

他表示自己並沒有推廣過 UST,因為對普通人來說,要了解其係統風險、實時監測 UST 相關數據實在太難。

至於一般投資人要如何辨別投資商品?

Benson 建議最起碼要了解業界所能給的平均利率,並且對那些超額利率要有警覺心。

「對幣圈投資人而言,一個不合理、超過市場的平均利率必然伴隨著限制。

舉例來說,假設現在市場的年化報酬平均是 5%,但有交易所的年化是 12~15%,但是存款上限是 2,000 美元,那背後的用意就是吸引新用戶。

那如果今天有一個 20% 年化報酬,但存款又沒有上限的產品,那就必須要去了解背後的風險。」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