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生态 2022 年技术和产品里程碑与未来展望。

主播:Frank_leee,Wilson

编辑:海外独角兽

排版:Lydia

原用标题:一场加密生态的 “遵义会议”|阶梯计划

封面:Photo by Clark Van Der Beken on Unsplash

这一期「阶梯计划」,Frank 与 Wilson 和大家回顾过去一年加密生态技术和产品的里程碑,并一起构想未来的加密生态。

首先,过去一年,加密生态最大的技术里程碑是以太坊于 2022 年 9 月完成的 Merge,为什么 Frank 认为其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主流媒体宣扬的节能环保,而更类似一场 “去中心化的遵义会议”?为什么 Vitalik 如此在乎以太坊社区的社会化共识(social consensus)?

其次,为什么自 2021 年以来,以 DeFi 为代表的区块链应用层的创新停滞不前?现有的以 Uniswap 为代表的 DEX 存在哪些问题?阶梯计划看到什么样的产品和创新周期?加密货币领域的余额宝是什么?Frank 和 Wilson 期待哪些加密货币的产品创新?

我们未来要用区块链做些什么?为什么以太坊的未来是一台非常昂贵的 “世界计算机”?为什么以太坊未来的价值也应该是支持运行少量的价值极高的应用?

最后,为什么中国人缺席了这一周期的加密生态的种种创新?阶梯计划想做些什么?

阶梯计划 EP2|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去向何处?

▲ 扫码收听本期音频,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在小宇宙搜索订阅 “阶梯计划”🔍

以下为本文目录,建议结合要点进行针对性阅读。

👇

01 以太坊升级:一场去中心化的 “遵义会议”

02 过去一年应用层创新的停滞不前

03 期待的创新

04 加密社区文化的不足

05「阶梯计划」的意义

以太坊升级:一场去中心化的 “遵义会议”

环保不是以太坊升级的最大意义

 Wilson:过去一年,加密生态最大的技术里程碑,是以太坊于 2022 年 9 月完成的 Merge,即以太坊主网与使用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的信标链(Beacon Chain)的合并升级,这意味着作为加密生态中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正式进入了 2.0 时代,其主网不再使用与比特币一样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以太坊挖矿也成了过去时。但对于这次合并升级的意义,Frank 你有些不同于主流媒体和以太坊社区的想法,可以展开讲讲。

 Frank:主流媒体包括以太坊社区的人都说:“Merge 最大的意义在于以太坊网络的的电力/能源消耗,让整个以太坊的网络变得更加环保。” 好像以太坊是为了环保才去做这次 Merge 升级似的。我昨天还去看了一下最代表专业主流媒体的 Bloomberg 对于以太坊 Merge 的报道,该报道的标题就是 ——“以太坊完成了期待已久的节约能源的升级”。

Merge 升级完成后,Vitalik 也发过一条 Twitter:“Merge 减少了全球 0.2% 的电力消耗。”

我认为以太坊社区对于 PoW 电力消耗的强调会使得大众对本次升级的实际影响产生误解。

· 首先,很多人会混淆电力消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电力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 20%;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说,清洁能源发电产生的碳排放极少,化石能源发电产生的碳排放也占全球碳排放 20%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说,清洁能源发电产生的碳排放极少,化石能源发电产生的碳排放也占全球碳排放 20%。假如 Vitalik 说,Merge 减少了全球能源消耗的万四,是不是听起来就没那么多了。

·  其次,以太坊挖矿到 2022 年已经完全 “市场化”,能源市场实际是个复杂的区域市场,不能光考虑使用电量的多少,也要考虑使用电量的价格和电力的来源。矿工用电也不是传统的家庭用电或者工业用电,矿工们会去主动寻找最便宜的电,这种电一般是火力发电厂的废电,或者四川的水电。

·  最后,以太坊社区和主流媒体对于以太坊挖矿的电力消耗的预估大约是千一到千五,实际数据应当更接近下限。

以太坊挖矿实际能源消耗的计算方法

 Frank:我在 2021 年到 2022 年曾经尝试过以太坊挖矿,因此对实际挖矿的耗电量有些了解。以太坊社区和主流媒体估算的能源消耗偏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不了解实际参与挖矿矿机的功耗比。同样的计算能力下,耗电量少的矿机和耗电量多的矿机能源消耗差别非常大。从 2020 年之后,以太坊挖矿已经完全工业化,整个行业的用电效率很高,毕竟大家都是真金白银在投入。我当时使用的矿机的显卡是 2020 年 1 月 AMD 发布的 5600 系列,每台每天使用不到 30 度电,整台矿机的计算能力是 320 MH/s,全网的计算能力当时大约是 500-1000 TH/s,也就是全网的算力大约相当于 200-300 万台我这个级别的矿机;假如全网都是用我这款矿机挖矿,全年的耗电量大约是 200-300 亿度,全球的每年用电量大约是 2.5 万亿度,占全球耗电的 0.1%,是主流媒体报道的下限,是 Vitalik 发布的数值的一半,是币安发布数据的 1/4 到 1/3。

1 TH/s = 100 万 MH/s,H/s 是衡量以太坊矿机算力的统一单位。

因为大部分矿工的矿机要比我的矿机更好,所以实际耗电量可能更低,尤其是在以太坊完成 Merge 的 2022 年 9 月。在 2020 年初,我的矿机使用的显卡也算是比较便宜的显卡。在同样的计算能力下,使用英伟达 30 系列的显卡的耗电量是我的矿机耗电量的 60%。到了 2022 下半年,我比较确定我的矿机在功耗比上是偏差的,也就是说,全球挖矿的实际耗电量应该比使用我的矿机计算出的结果更小。如此,在以太坊完成 Merge 的 2022 年 9 月,估算以太坊挖矿用电的下限是 100 亿度,上限差不多是 200 亿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 0.05%-0.08%,大约相当于是 1.5-3 个 Facebook 的电力消耗量。

 Wilson:应该是以太坊社区有意或者无意夸大了挖矿的能源消耗,赢得更多社会资本/人心。

 Frank:有可能。深入了解情况、知道这些具体数据的人是以太坊的矿工们,但在以太坊 Merge 的计划中,矿工们虽然是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但是也是最被忽略的角色。

“遵义会议”

 Frank:从历史角度来看,以太坊 Merge 升级的最大的意义在于以太坊证明了它是由以 Vitalik 为代表的开发者社区驱动的、可以升级的区块链。以太坊在 PoS 和 PoW 两种模式下 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区块链,PoS 只是继承了 PoW 的以太坊状态,但在设计理念上和安全保证上与之完全不同。如此大规模的升级,以太坊之前只有在最初 DAO Hack 的时候经历过,但当时的升级/硬分叉是被迫的;由 Vitalik 和以其为代表的开发者社区领导的主动、大规模升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这次升级的长远意义类似遵义会议,本质上是一场领导路线的确认。

DAO Hack: 2016 年 DAO 在通过代币销售筹集了价值数百万个 ETH 后,The DAO 因其代码库中的漏洞而遭到黑客攻击。以太坊区块链最终不得已硬分叉以恢复被盗资金,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决定,这导致以太坊网络分裂为两个不同的区块链:恢复了被盗资金,也是大家现在使用的以太坊 (Ethereum) 和以太坊经典 (Ethereum Classic)。

这次 Merge 1 是主动的升级,社区商量好了在哪个区块升级,大家就得一起升级。当然每个节点也可以选择不升级,当时中国矿工支持的 ETHW 和 ETHF 就不愿意升级,但不升级的后果就是价值毁灭,ETHW 现在的市值是以太坊的千二,ETHF 的价值是万二,只有选择跟随大家一起升级才能继续保存自己的价值。

从 ETH 在 Merge 前后的市场表现上来看,这次升级是成功的,但长期来说,我认为可能会埋下一些小的隐患。比如这次在这次升级过程中,中国人没有发挥关键作用,筹备升级的这三年,Vitalik 到处跑,但因为疫情原因,Vitalik 没来中国。以太坊的核心开发者明面上也没有一个中国人。从话语体系的去中心化、地域分布多样性的角度上来看,以太坊 Merge 升级仍然有一些欠缺。

这样的升级是怎样完成的呢?Merge 已经揭示了,以太坊的重要升级计划首先由以 Vitalik 为代表的核心开发者提出,Circle、Chainlink、Uniswap 等这些以太坊基础设施和应用,还有主流交易所是真正的投票方,他们用真金白银、时间和代码投票。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点,因为未来以太坊还会有非常多的改进,尤其是今年可能发生的 Proto-danksharding,包括之后的 rollup-centric roadmap 的实现、Sharding、Modularity 等等,这些改进都会对以太坊网络影响深远。至少现在可以说,这些改进依旧是以 Vitalik 为代表的相关人士推动的。这关乎以太坊的未来去向何处。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以太坊社区算错了以太坊 PoW 时期的能源消耗,但是主流媒体也认可,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对于这些人也许也没有那么重要。但我们无论如何也要知道的,环保从来不是主流区块链的设计理念:对于区块链来说,我们最主要在乎的是它的安全性,它能做什么事情,未来能做什么事情,挖矿导致的能源消耗只是安全成本的一部分。

 Wilson:对,这样一个系统的可进化性在 Merge 这个过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体现出以太坊和比特币有着更根本的差异,除了共识机制不一样:一个有智能合约系统, 一个没有,更重要的是它们底层哲学的不同,比特币社区的人希望比特币被设计成永远不变的,而以太坊社区的人希望以太坊被设计成可进化的。两种理念都有存在的价值,比特币先证明了自己这条路线的价值,以太坊还在证明自己 “可进化” 这一价值的过程中,Merge 使它往前走了非常大的一步。

 Frank:Vitalik 也在他的博客精选 Proof of Stake  中清楚阐述了他对于 PoS 区块链的设计哲学,这次 Merge 的过程也完整印证了这套哲学的实操性。实际上,Vitalik 和早期以太坊社区成员最早都是比特币社区的人,Vitalik 是 Bitcoin Magazine  的创始人,从 2012 年开始写关于 Bitcoin 的文章。某种程度上,以太坊社区是从比特币社区中分叉而来,他们分叉的原因是当时以 Vitalik 为代表的比特币社区的一部分,想在比特币网络上做更多的事情,比如 Namecoin,但是比特币社区不太欢迎大家去改这些基础层的东西。

事实证明,比特币的不变还是有非常大价值的。现在还可以通过阅读比特币白皮书来理解比特币,以太坊当时的白皮书几乎已经只有历史价值了。另一方面,比特币至今仍就是比以太坊大得多的资产。

读 Laura Shin 写的 Cryptopians 会发现以太坊前几年的发展非常曲折,第一个大应用(DAO)被黑客黑得底朝天,直接给黑到硬分叉了。以太坊的 CTO、最主流的智能合约语言 Solidity 的创造者 Gavin Wood,他的公司 Parity 写的多签钱包,当时最主流的多签钱包,也是如今大部分学 Solidity 的人写的第一个基础的应用, 也被黑客黑掉了。另外,Vitalik 的管理能力,尤其是他早期在以太坊基金会的管理能力,也长期被以太坊社区诟病。

Cryptopians:The Cryptopians: Idealism, Greed, Lies, and the Making of the First Big Cryptocurrency Craze.

Laura Shin:作为福布斯的前高级编辑,她是第一位全职报道加密资产的主流记者。Laura 还是受欢迎的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播客 “ Unchained ” 的主持人和制作人,她在节目中采访了加密世界的顶尖人物。

2021 年,我们跟一些主流公链团队交流,很多人都不相信 Merge 能够按时完成,因为他们见证过以太坊前几年的磕磕绊绊,知道以太坊这群人有一些地方还不够成熟,工程能力也谈不上世界领先,甚至开玩笑以太坊 2.0 要一百年才能实现。但这次 Merge 至少向大家证明了以太坊有能力在以 Vitalik 为代表的开发者社区的推动完下成一次重要改进。

 Wilson:从原理上来讲,区块链的 “去中心化” 和 “可升级性” 有一些天然的冲突,因为可升级性一定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共识,这种共识不是来自于数学或者代码层面的。其他公链也许曾经完成过这样的转变和升级,但它们和以太坊 Merge 很不一样,其他公链的升级并没有像以太坊这么高程度的去中心化,所以其他公链的可升级性并不代表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区块链在 “可升级性” 上的成就。

 Frank:Merge 拖了这么久是因为以太坊一直希望其拥有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PoS 的设计哲学跟 PoW 很不一样,PoS 在理论层面上并不难,如今几十条区块链里面除了比特币、莱特币几乎都使用的是 PoS 共识机制,PoS 的难点在于有很多去中心化参与验证。至少数据上来说,以太坊有几十万个验证节点,当然完整节点要说一些,相比其他主流 PoS 公链 Solana 的 3000 节点、Avalanche 的 1000+ 节点和 Polygon 的 100 节点,还是要多几个数量级。而且,这些公链的节点很多都是团队或者是币安这种交易所设立的,从去社区的中心化程度上跟以太坊是没法比的。而且在今年以太坊上海升级完成后,质押的 ETH 可以自由提取,以太坊的节点一定会越来越多。

以太坊做的比较好的是有很多节点,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之后才转变到了 PoS,但拥有很多节点的前提是什么?是社区信任这群核心开发者。当时有全网流通量的 10%-15% 的 ETH 被质押进了 信标链(Beacon chain),建立起了一个个验证节点。大家都知道只有 Merge 成功,质押在信标链里面的币才能提出来。当时大家是用真金白银相信这群开发者,相信 Merge 早晚会成功。

PoS 的安全性

 Wilson: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的程度肯定比别的公链高很多,但在以太坊 Merge 之后,大家讨论非常多的一个问题是 PoW 和 PoS 的安全性对比,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Frank:区块链一方面是理论科学,但本质上是个实验科学,最后的共识不光是理论上计算机层面的共识,还有人/社会层面的共识,所以区块链的安全性需要时间检验。理论上 PoS 的安全性要比 PoW 高,但这只是理论上的。

区块链的设计要考虑墨菲定律,坏事一定会发生。对于区块链而言,如果这些坏事发生的时候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或者解决方式有悖于之前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整个社会化的共识和开发者的信誉是巨大的消耗。Luna 崩盘的时候,Do Kown 直接就把 Terra Chain 关停,Binance 也曾因黑客事件把 BNB Chain 关停;但是,区块链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不应该能被关停,信任丧失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如果区块链没有经历过这些极端事件的考验,很难说它有足够的安全保证。

Tendermint:一种区块链共识算法,大部分用 cosmos sdk 搭建的区块链都使用 tendermint,比如之前暴雷的 UST 所在的 Terra 区块链。

归根结底,区块链的共识安全性是一个实验科学,现在只能说以太坊运行 PoS 的这几个月比较顺利,但是未来假如美国政府监管介入,或者面临其他更复杂的共识问题,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漏洞。有人将 PoW 的共识称为默认共识(default consensus),没有比 PoW 更简单的去中心化共识,其他所有共识都需要有更多的假设和协同。一个形象的例子是,比特币 PoW 机制的区块链在火星上也可以运行,光从火星到地球往返需要不到 7 分钟,假如有一台比特币矿机在火星上挖到一个区块,花 3-4 分钟把信息送到地球上也完全来得及。

 Wilson:PoS 稳定运行需要的前置条件更多,某种意义来讲也更脆弱。另一方面,Merge 之后大家聊的最多的中心化问题之一是质押运营商比较中心化,Lido、Coinbase、Kraken 等几个比较大的质押池,控制了相当高比例的质押 ETH,分别为 30%、12% 和 7.5%。这些机构都是美国机构,美国政府有能力对这些机构产生影响。你对大家担心的质押中心化风险怎么看?

 Frank:这是一个问题,但不一定是个大问题。一方面会有 Rocketpool 等新的质押运营商;另一方面,从底层来说,新建一个以太坊节点是相对容易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有比较流畅的网络、有 1TB 的储存空间就行。即使 Lido、Coinbase 这些机构运行的验证节点都被美国政府控制了,大家可以快速建立起很多新的以太坊节点。

社会化共识的重要性

 Frank:在区块链行业,社会化共识(social consensus)是很重要的。社会化共识有个特点是具有林迪效应,活得越久,它就越强。2017-2018 年的时候,许多人认为做比特币相关工作的人都是骗子,和洗钱、赌博、杀人越货等等相关。现在大家甚至不会问比特币有什么价值,更多在问比特币能不能涨,这代表着社会化共识逐步确立的过程。

林迪效应:对于一些不会自然消亡的东西,比如一种技术、一个想法,它们的预期寿命和它们目前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时间,它的剩余预期寿命就会增加一点

 Wilson:是的,共识的自我加强性,能让那些活下来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

 Frank:Vitalik 非常注重社会化共识,他经常去开发者大会。Vitalik 到处跑具有很大意义,他实际上是在塑造社会化共识。对比以太坊和其他开源项目,很多开源项目创始人没有必要去开发者大会,比如 Python 社区,创始人也没有到处跑。

 Wilson:从文化上来讲,需要一个领袖,如果没有 Vitalik 这个领袖,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改变都发生不了。

 Frank:无论从 Vitalik 的写作上,还是从他的表现上,还有也许是他、也许是以太坊社区的人对于媒体的操纵,都体现了 Vitalik 对社会化共识的重视。“降低能源消耗” 这件事也许就是说给 Bloomberg 等主流媒体或者美国总统听的。

 Wilson:在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里,需要通过 PR 和影响力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中心化,才能使得组织能够进化。

用户体验与货币政策的改进

 Wilson:Merge 对链上的日常用户而言,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变化?

 Frank:之前在 PoW 机制下,下一个区块什么时候出来完全取决于矿工网络情况。但是对于 PoS 网络来说,整个过程的可预测性强了很多,之前是平均每 13 秒产生一个区块,现在每 12 秒固定产生一个区块,用户体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说,产品侧的体验差别改变较小,并没有解决以太坊被诟病已久的扩容/手续费太贵的问题,这也是接下来的升级要解决的问题。

 Wilson:从投资角度来看,大家讨论最多的是降低了 ETH 的发行量。之前的以太坊每年大概有 3-4% 的发行量给到矿工作为挖矿奖励。PoS 之后,这部分只需要给原来的发行量的一小部分给到验证节点就行,所以这是一个货币政策的变化。从 Merge 到现在,ETH 进入到了通缩状态,如果现在以太坊还是 PoW 机制,以太坊每年会有 168 万个 ETH 的超发,按照当前价格大概是 27 亿美元。Merge 之后市场上少了几十亿美金的潜在抛压,这对以太坊价格的长期支撑是非常有意义的改变。

以太坊的自循环

 Frank:PoS 机制还使以太坊生态的价值流通从外循环变成了自循环,对外部的依赖更低。

以太坊的挖矿算法比特币的挖矿算法复杂,比特币芯片是 ASICS,以太坊依靠的的是显卡,比特币挖矿归根结底是比谁的电便宜。而以太坊挖矿核心是比谁能拿到英伟达第一批的芯片,只不过当时英伟达最好的芯片给了数据中心做渲染、做图形计算、做 AI 训练,没有给矿工。这样看来,PoS 使以太坊社区不再依赖英伟达和 AMD,这是个好事情。

不过总体而言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现在不一定能看得很清楚。但值得强调的是,从外循环到自循环的转变将会更加凸显以太坊社会化共识的价值。未来以太坊社会化共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事情。

过去一年应用层创新的停滞不前

 Wilson:以太坊 Merge 是 2022 年集数层最重要的事情,回到应用层来看,我的感受是 2022 年并没有看到从 0 到 1 级别的应用创新,基本都还是在原来的类别上做迭代。

 Frank:我的想法可能比你更极端。我认为自 2021 年 4 月 Uniswap V3 发布之后,整个行业就没有产品端的本质创新了。你之前给我提供过一个很好的角度是,复盘过去一年链上最受欢迎的产品,就是看链上哪些合约消耗了最多的 gas。

 Wilson:对,我们可以看一下以太坊上消耗 gas 最多的前二十名产品。排名第一的是 Uniswap V3,第二、第三是 OpenSea 的两个合约,第四是 Otherside,第 2-4 名都是 NFT 相关的产品。第五名是 USDT,第六名是 Uniswap V2,第七名又是 OpenSea 的合约,第八名是 USDC,第九名是 Metamask 的 Swap Router。其实前 20 名都属于两个类别:NFT 和 DEX。

 Frank:整个 DeFi 行业的四类产品已经非常清晰:

1. 以 Uniswap 为代表的现货交易所 (spot exchange);

2. AAVE 为代表的借贷;

3. Lido 为代表的流动性质押 (liquid staking);

4. 各种各样的工具,包括之前很火的以 Olympus Dao 为代表的 DeFi 2.0,本质上是链上的 DeFi 收益聚合器。

 Wilson:DefiLlama 上 TVL 前 30 名的项目没有任何一个是从 2022 年诞生的新理念,只有一些局部的升级,AAVE、Compound、Uniswap 这些都是 2017、2018 年的老项目。

 Frank:AAVE、Compound 等都是上一个周期诞生的产品,现在来看当时的设计理念有些问题,因为 2018 年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资产,DeFi 的交易也没有那么活跃,所以 AAVE 和 Compound 都需要一个叫 Gauntlet 的公司专门给他们做风险管理,来应对 DeFi 越来越多的攻击手段。现在的新协议更多是基于 AAVE、Compound 的小迭代、小创新, 2021-2022 年诞生了新一波借贷协议,除了 把 AAVE 和 Compound fork 到其他公链上之外,比如 Euler Finance 做了比较创新的 清算机制,也做了比较好的 UI 和 UX,比如 Silo Finance 为每个资产做了独立的借贷池。

本质而言,2022 年的借贷项目就是就是在 AAVE 和 Compound 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风险管理功能。比如上面 Silo 的独立的借贷池,这样单个资产的风险不会危害到整个协议;Curve USD 也提出了新的清算机制,通过借鉴 Uniswap v3 的交易区间设置了个清算区间,这样会大大降低市场操纵行为的收益,保护了借贷人的利益。在 DEX 的创新上,首先是 Uniswap V3,加上了风控用的交易区间和提高资本效率的集中流动性等重要功能。Balancer 则提出在添加流动性时,两种资产不再需要 1:1 才能组成 LP,而是允许类似 3:7 这种灵活的比例把两种资产组成 LP,放入池子中。Curve 则是优化了他们的 AMM 公式,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交易磨损。

所有产品的发展也有周期,2017-2018 年诞生的产品在慢慢迭代得更好。即使是现在新出来的一些稳定币,比如 Liquity 的 LUSD,使用 stability pool 作为清算机制,这样可以只要求 1.1 倍的抵押率。

 Wilson:目前来讲,我们进入了一个产品创新周期的尾声,所有产品都在做一些局部的优化。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沿着已有的理念往前发展,可能创新就会慢慢接近尾声,可改进空间将会小到无法引起任何实际的需求侧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下一波引起新的需求侧变化的东西出现,它需要供给侧来一个更加猛烈从 0 到 1 的新的创新周期。

期待的创新

 Wilson:2023 年我最期待的产品是链上 FTX 或者链上以永续合约交易为核心的 DEX。虽然已经有很多这类产品,但大部分还是做得不够好。除了流动性和方便性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普遍的限制是可交易的东西比较少。Frank 想到哪些想在链上交易、但现在没有办法给你提供的产品?

 Frank:我很喜欢 FTX 的一个功能是代币化股票(tokenize stock),链上做空是很容易的,但是传统股权做空很麻烦。我不是专业的股票交易员,也没有 Bloomberg 账户,想要在 Robinhood 上做空一个股票,唯一的方式是买它的期权。

 Wilson:Robinhood 为了避免散户做空太多爆仓,所以限制了权限。在 Robinhood 上做空正股非常困难,一般的券商有这个功能,但是即便如此,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在非美国地区的人而言,拥有一个美元的股票账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Frank:链上之前在 Terra 上有这类产品,但是以太坊上目前还没有。按永续合约的思路,只要有一个比较靠谱的 Oracle,就能做这个事情。这有很大的前景,因为股票市场理论上是不让内部人员交易的。假如这个市场足够优秀,我相信 Tim Cook 一定是市场上很核心的 trader。某种程度上,之前市场里面没有那么多苹果员工在交易,但如果苹果的员工来跟你一起交易苹果股票,价格一定会更真实。比如 VC 有很多被锁住的仓位,但如果有一个永续合约给他们交易,市场的有效性一定会提升。

另一点就是外汇交易,不一定为了赚钱,很多人只想对冲掉个人的风险敞口,但实际上在传统市场做外汇交易的门槛很高。

永续合约 DEX

 Wilson:链上的 perpetual DEX 的发展有几个很明确的驱动因素。

首先,FTX 爆雷之后,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对手风险目前来讲还很难控制。如果能以自托管、无需信任的方式去做交易,大家肯定更加愿意参与。所以它比中心化交易所有一个无需信任的优势。

其次,它能够上架更丰富的资产,不管是股票,外汇,甚至商品。只要有 Oracle(预言机)能进来的东西,理论上都可以去做(当然一开始的流动性可能不一定好)。这也是很重要的区块链世界的真实价值创造。

 Frank:你会在意别人看到你的仓位吗?

 Wilson:有一些交易优势的人会担心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通过链上多地址的方式做隐藏,未来 zk 技术也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

 Frank:是的,FTX 暴雷让我想到一个攻击手段,在链上,大家都可以当 Alameda,都能看到谁在什么地方爆仓,就可以定向狙击仓位。

 Wilson:有一种实现低成本定向狙击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相对低的成本操纵现货市场,进而狙击期货市场的仓位,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基本假设:衍生品的价格是锚定现货的,现货价格发生变化之后,期货价格也会随之变化。目前 DEX 上永续合约的交易量比现货小好几个数量级,那么操纵 DEX 永续合约的收益很低,所以几乎不太会有人去操纵现货价格定向狙击仓位。而当一个交易对一旦出现期货端的经济利益远大于现货端经济利益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现货市场操纵。这一点在 CEX 中非常普遍,有非常多交易对的衍生品交易量都远大于现货交易量,一些人就会通过小资金量去操纵现货价格,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得更大收益。

加密世界的余额宝

 Wilson:第二个期待的是自从 2023 年 1 月份以来的最大热点 - 流动质押(Liquid Staking)。最近 Lido、Rocketpool、Frax、SSV 等等和流动性质押有关的代币价格都表现的非常好。原因也很简单:

以太坊 Merge 之后大家能通过质押 ETH 获得 4-5% 的年化收益,牛市会更高。这个收益放在整个区块链的行业来看,就是最大的单一实际收入,因为这就是这些人使用以太坊付出去的 tip 费用和以太坊原生的给到验证节点的 PoS 奖励。

现在大家参与质押的比例还不是特别高,不到总量的 15%。但是长期来讲,我觉得应该会达到非常高的比例。上海升级完成之后,质押以太坊可以获得绝对无风险并且流动性极好,它很像传统金融中货币市场或者隔夜的利率市场,我可以几乎在没有任何交易对手风险和非常好的流动性前提下,获得一个基础利率。

它很像是余额宝,大家把钱放进余额宝中都是希望获得一些利息的。在余额宝这种非常便捷的金融产品出现后,很少有人会把钱放在一个不生息的地方。以太坊的 流动质押 就是余额宝一样的产品,所有以太坊的持有人在不影响自己使用 ETH 的情况下,都会把 ETH 存到这里,因为这是比较高的无风险利率,所有人都应该去享受这样一个利率,在这样的假设下,它目前渗透率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上海升级之后, Lido 里面的这些存的 ETH 也能提出来,市场上的用户有了重新选择供应商机会,大家可以在不同的质押池之间转换,不同产品之间的优劣势就能够体现出来,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活跃。

基于这两个角度,它应该是 2023 年我们会看到的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市场,也会创造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前不久 Lido 成为第一个进入总市值前 10 名的 DeFi 项目,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流动性质押赛道的这些项目在上海升级应该会在 2023 年获得更多的发展。

DID 和 DAO

 Frank:Vitalik 的洞察力很强,rollup-centric roadmap、DEX 这些都是他最早提的。出于对于他的尊重,我们再提一下他说的其他几个重要话题。例如 DID,可以简单理解为 sign in with Ethereum。我还没有特别理解它的颠覆性和重要价值在哪里。

DID: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去中心化身份标识),是一种新型的标识符,能够实现可核查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

rollup-centric roadmap:  指的是 Vitalik 在 2020 年 10 月份提出的,以 rollup 为中心的以太坊蓝图。

sign in with Ethereum:  可类比 sign in with emali 或者 sign in with phone number,这是一种利用以太坊网络上的 DID 作为身份证明进行登陆的方式。

 Wilson:首先, DID 不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第二,它的价值依赖于身份的用途。简单来说,给你发一个身份证,你能去银行开户、办驾照、租房、坐飞机、坐高铁这些事儿是让你的身份证变得有用的地方。Crypto 也可以给你发一个身份证,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买房、考驾照、没有坐飞机坐高铁这样场景,那么身份的价值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觉得 DID 是在有了应用场景之后会自然而然衍生出价值。目前我们可能更缺的还是应用场景本身。

 Frank:他还提到了 DAO,通过读他的书,我明确感受到 Vitalik 很在乎社会治理层面的事情。他很喜欢提的例子是 Gitcoin,想要探索出大家用区块链一起 “协作” 做一些 “好事”,比如之前大家想过用区块链募资给乌克兰捐武器,这些事理论上还是不错的。Vitalik 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DID 也属于这个领域,有了身份,大家才能一起协作。

Gitcoin:  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可以通过 Python、Rust、Ruby、JavaScript、Solidity、HTML、CSS、Design 等开源软件的工作获得报酬。Vitalik 所推崇的是其 Gitcoin Grant 的产品,资助计划一直专注于帮助维持 Gitcoin 和更广泛的 web3 社区关心的数字公共产品。

 Wilson:他对人类的协作问题,包括合作、治理、决策、执行这些组织学问题有很多抽象的思考。他在文章中提到,去中心化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长期稳定、有的是为了效率、有的是为了可操作性。他会提很多抽象理念,做一些去中心化的人类组织如何运转的探讨和思考。他的理念和思考肯定都是很深刻很前瞻的,但从落地的角度看,我们还是得先找到一些可用的地方。DAO 也是比较老的概念了,但目前的完成度非常低,只是寄托了大家非常多的愿望。

 Frank:你会不会觉得以太坊是个 DAO?

 Wilson:从大家的行为来看,不管是升级还是日常的运行,它都遵循去中心化组织的理念,但也有非常多的不去中心化或者不上链、和传统组织无异的存在方式,包括存在以太坊基金会这样的角色。这些运作方式和传统组织没有差异,但它最后的决策与执行的机制和传统组织非常不一样,有非常明显的区块链特色,所以我觉得以太坊算是一个混合型 DAO。

 Frank:以太坊像是一个开源项目、软件公司和 DAO 三者的交叉。

从 0 到 1 的创新

 Frank:刚才讨论的都是 1 到 10 的东西,你有没有对于一些从 0 到 1 的新事物的期待?

链上期权

 Wilson:我认为非线性 DeFi 会在 2023 年迎来从 0 到 1 的初步爆发。首先,链上期权是一个比较空白的市场;其次,链上已经大量存在和期权一样风险暴露的金融仓位,所有的 AMM 本质上都是期权。

 Frank:它有跟期权一样的风险暴露,但它没有期权的收益。

 Wilson:大家没有把它去作为一个期权在做交易和对冲。但事实上所有 AMM 的仓位都是期权,所以链上已经存在很多和期权类似的金融仓位,只是还没有被期权化。

我觉得围绕期权会有很多创新,最典型的就是,流动性提供方 (Liquidity Provider, "LP") 对冲无常损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 Uniswap 或者别的地方放一个 AMM 的仓位,无意中就承担了一个期权的风险。它不是简单的普通期权,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期权。如果能给大家一个把这部分期权风险对冲掉、没有无常损失的 AMM  LP 的仓位,我相信未来也会获得相当高的市占率,因为非常高比例的人并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

 Frank:我觉得 AMM 这个设计目前只走出了第一步。现在 Uniswap 看起来地位很稳固,但是它在机制设计上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对于 LP 的保护,我一直觉得在 Uniswap 上做流动性提供方 (LP) 有点像做公益。

核心点,流动性提供方作为市场的做市场不能像在传统市场下限价单,V3 理论上可以但实操中也是不行的。在传统市场,一个很基本的做市策略就是,价值 1 块钱的资产,你可以挂 1 块 1 的卖单,假如成交了,等到资产回归价值之后做市商就可以赚 1 毛钱。但是在 Uniswap 上做 LP 会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和 MEV 生态的人参与竞争,它们是主动的,而 Uniswap 上 LP 是被动的。假如你设了一个区间,即使是 Uniswap V3,你设的区间包括 1.1,但是在下一个区块,甚至在同一个区块,你 1.1 成交的东西也有可能被别人抢走。

传统金融做市商里赚的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市场的自然订单流,而链上这种订单流都被机器人拿走了,而且机器人拿走的成本也很高。所以虽然 Uniswap 现在有很大的锁仓量,是现在整个以太坊上最核心的应用,但其在设计上有非常大的缺陷。

在一些 Layer2 或者手续费没那么贵的公链上,大家已经在做一些创新了,包括 Trader Joe、GammaSwap 这些产品都很有前景。所以我还是比较期待大家做出一个远超 Uniswap V3 的产品,市场空间非常广泛。

现实世界资产上链

 Wilson:我期待的第二个从 0 到 1 的创新是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上链。现在美国国债有 4% 的无风险利率,链上也有非常多的美元,大家也想在链上获得这样的收益。这件事从技术实现上并不困难,纯粹是一个监管问题,有没有人能够拿到牌照,变成一个可信的组织,获得监管许可,去做这样一个事。如果这一步迈出来了,整个传统金融世界和 DeFi 世界就可以彻底打通了,就会有更多的资产来到链上。这对于整个区块链的金融体系来讲,肯定是个巨大的供给侧的扩大。这是我在 2023 年非常期待的事情,但难点在于要获得监管的许可。

 Frank:动质押是币圈余额宝,你说的这个是美元余额宝。

 Wilson:USDC、USDT 等稳定币可以放在美元余额宝,ETH 可以放在流动质押余额宝,这两个池子都是巨大的。我对它们成为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有很强的信心。

区块链的真正大规模应用

 Wilson:刚刚我们聊的内容基本都围绕 DeFi,它也是有更多实际落地的赛道。但正如 Vitalik 所说,现在 DeFi 已经相当复杂。它的门槛比较高,有非常多的人因为高门槛无法参与。比如我们前面聊到对冲无常损失风险仓位的事,可能即使是 Uniswap LP 也有相当高比例不理解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因为有这样的高门槛存在,很多应用无法面向大规模市场。所以我当然非常希望看到能够帮助 Crypto 形成大规模市场的产品出现,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更安全、更好玩、简单易懂的产品,如果产品做得越来越晦涩、越来越复杂,玩 DeFi 的人会越来越少,整个加密生态的玩家也会越来越少。

 Frank:DeFi 现在是专业选手的竞技场,我现在已经不推荐普通人在不深入了解相关情况下使用 DeFi 应用了。前一阵子 FTX 的清算方,我相信他们是尽力了,但他们使用 DeFi,将各种 Alameda 和 FTX 持有的加密货币卖成 USD 和 ETH 的过程,也被各种链上机器人定点狙击,损失了不少钱。

 Wilson:在中国、美国这样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国家,大部分人都是互联网用户。参与证券投资的人可能只有 10% 左右,而且大部分人也只参与买卖股票这样简单的金融行为,可以想象在 DeFi 上交易期权、做衍生品的衍生品的衍生品的渗透率又该有多低。从用户规模角度看,加密生态与互联网差距还很大,显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高门槛的东西来建设这个行业。

一台昂贵的世界计算机

 Frank:前阵子正好看到 AWS 的广告,它说:“Amazon Web Services offers reliable, scalable, and inexpensive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Free to join, pay only for what you use.” 意思就是:安全稳定、不贵、谁都能参与、用多少付多少。

只要把 “inexpensive” 改成 “expensive”,那说的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希望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可靠的区块链,但他贵,未来也会相对贵。Scalable 可以通过 Layer2 或者其他的扩容方案实现;pay only for what you use 就是 EVM 的逻辑,它通过 gas 来限制一定的计算量。但是核心是以太坊以及其他区块链一定比 AWS 贵几个数量级,现在以太坊比 AWS 贵 7-9 个数量级,甚至更多,等未来以太坊实现分片能便宜 1000 倍,但它仍然比 AWS 贵几个数量级。

许多人在思考,能不能把 Twitter 跑在上面?这不太现实,如果 Twitter 的数据计算、存储成本再贵 1000 倍,那么它所有的收入都要去交计算资源的费用。Facebook、Twitter 这样的产品更适合在 AWS 上运行,不应该部署到以太坊上,以太坊提供了一个非常昂贵的云计算服务,应该承载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金融相关的事情,因为对于金融上的需求,区块链可以明显降低成本。国际转账需要 75 美金的手续费,需要等待一天,而以太坊转账成本和速度远低于它。即使计算成本很贵,但是至少满足这个需求还是很划算。我们之前讨论的链上交易股票也是很典型的用例。

另外,做一个类比,大家为什么要使用 AWS?并不是因为 AWS 单位成本更低,使用 AWS 也比自己买一个服务器更贵。AWS 的好,不在于快,核心是安全、稳定和可扩展性。如果没有这种需求,也没必要在 AWS 上运行,更没必要在以太坊上或者其他区块链上运行。以太坊未来的价值也应该是支持运行一些价值极高的应用,这些应用应当对区块链提供的安全性有很高的需求。

 Wilson:以太坊确实是非常昂贵的计算机。虽然我们在做很多工作让这台计算机变得更加便宜,更加高效,但它注定还是极度昂贵的。所以我们一边需要让计算机变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亲民,另一边要找到值得这么昂贵的计算机去计算的应用,两端往中间靠,慢慢就会到一个交汇点,可能这就是以太坊发挥出真实使用价值的交叉点。

加密社区文化的不足

 Wilson:加密是一个金融现象,一个技术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你觉得过去两年间加密社区的文化有什么大的改变吗?

 Frank:最明显的是,在加密生态的核心圈子里中国人确实少了很多。这也是驱动我们去做「阶梯计划」的初衷。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和区块链有关系,不是只有像 SBF 一样的美国精英才有机会、才有话语权,我们应该更主动地去争取话语权。

 Wilson: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虽然中国人在上一代的挖矿和上一代的交易所都做得非常非常强,但这几年中国人确实不在以太坊核心圈,新一代公链圈子中国人也是缺席的,头部 DeFi 项目大部分也不是由中国人主导,游戏和 NFT 领域我们还有些影响,其他领域都在慢慢落伍。

 Frank:以我个人为例,我在 2017-2018 年的时候想过从事这个行业,但是问题在于当时中国的社区氛围和文化、包括政府的监管,让我觉得我和这个行业没什么关系,我当时不知道加密生态除了交易所和挖矿还有什么其他的领域年轻人可以参与。我现在意识到了加密生态远远不止交易所生态,还有很多链上的事情可以做。我真正下定决心参与这个生态的时间点还是 DeFi 发展起来了,能去参与更多和区块链交互的工作。

也许是之前华人做交易所和挖矿太成功了,所以大家就都做交易所和挖矿,这就导致大家错过了 2020-2022 年的机会。也许下一波中国人能贡献更多的东西,我们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

 Wilson:你觉得这个行业的人才素质如何?

 Frank:这个行业的确人才素质差别非常大,各式各样的都有,这也是行业的好处,它没有一个天然的歧视,不像在华尔街做投行,人才来源都集中在美国的几个精英学校。

不过我觉得从业者素质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只要给的钱够多,厉害的人就会愿意来。我更关注的是文化,文化是由现在行业的从业者们去塑造的,文化决定了年轻人能不能在这个行业做出有价值的事情。

「阶梯计划」的意义

 Frank:Frankly speaking,筹备「阶梯计划」的时候,我们明确地知道,在加密社区里实名露脸做视频、做短内容最能塑造人设和 IP,有了人设和 IP 自然就有影响力,加密圈里面影响力就是钱,但我们主动选择不这么做,最终选择用 Frank Li 和 Wilson 这两个假名来启动播客。有这么几点考虑:

阶梯计划的初衷在于讲 “真话”。这里的 “真话” 不一定是真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容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这个 “真” 更多是 “真诚”,而只要做了 IP 就会有人设,就会有利益相关,很多话就不方便讲了。开个玩笑,有的时候你告诉我是谁在说话,我都能猜到他要说话的内容。至少现阶段我们还没啥人设和包袱,敢讲真话。

其次,从听众的角度而言,有人设对于早期传播是好的,但对于更加长远的传播不一定。中国人很喜欢强调人设,很喜欢强调 “这句话是 Vitalik 说的,所以我们要去听”,或者 “这句话是领导说的,这句话是长辈说的”。但是,中本聪和比特币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大家不知道中本聪是谁,但我们知道比特币的想法,这样大家讨论比特币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将目光集中在具体的问题上。因此,比特币社区,既有朝鲜人,也有佛罗里达的红脖子,也有南美人,全世界人都有——我们也想这样。在这一点上,以太坊就稍微弱了一些,例如 Vitalik 当时去了乌克兰基辅参加活动,没去俄罗斯,这当然能让 Vitalik 收获更多西方国家的粉丝,但这个世界 60 亿人也许有 15 亿人支持俄罗斯,这部分人就被主流忽视了。

相对而言以太坊还算好的,其他非常多的公链有很重的美国自由主义霸权风格。假如我是个伊朗人,使用这种风格区块链的时候我是有抵触的。

如果对 “美国自由主义霸权” 的更多解读感兴趣,Frank 推荐阅读米尔斯海默的著作《大幻想: 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

 Wilson:甚至觉得这是 “美帝国主义用来侵占我们的武器。”(笑)

 Frank:对,匿名播客可以让大家接受起来没有那么大阻碍,大家也不用在乎我们是谁,Frank 和 Wilson 是谁不重要,我们的想法和分析也不重要,细节上肯定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会慢慢迭代,就跟这个行业一样。这个行业不只属于 Vitalik、SBF、Su Zhu 这几个人,也不只属于少数会技术的程序员、这帮 Cryptopunks,或者想暴富的人,这个行业属于所有愿意参与进来的人。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表象,单纯的去中心化不难,难的是去中心化还能达成共识。

 Wilson:这也是为什么 Merge 很重要,开一个遵义会议很难,开一个去中心化的 “遵义会议”,更难。

我刚刚听你说 “frankly speaking”,才意识到 Frank_leee 的意思,这个名字确实非常好。我自己进入 Crypto 这个行业,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创新和新鲜事,有很多人在创造一些人类没有过的东西;另一个角度来讲,同样让我觉得很兴奋的是我能够看到行业里面的谬误、噪音、偏见、愚昧,这些东西和创新是一样多的。我和 Frank 做播客也好,在这个行业中做投资、做研究也好,也是希望跨过层层的迷雾和重重的阻碍去发现世界的真相,希望通过阶梯计划和大家一起参与这样一个接近真相的探索过程。

 Frank:Step by step, ferociously——步步为营。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