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法院禁令显示, 两个波场 (Tron) 钱包地址收到了代币化的法律通知, 要求冻结其资产。
作者:Aiying 艾盈团队
近日, 有消息称香港法院现在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 向匿名的非法钱包地址所有者发送 Token 化的法律通知书。这一创新举措确实比较新颖,香港政府还是可以的。
据 Aiying 艾盈了解看到的一份法院禁令显示, 两个波场 (Tron) 钱包地址收到了 Token 化的法律通知, 要求冻结其资产。与美国和英国等司法管辖区此前的案例不同, 香港的做法防止了被告以"不知情"为由进行辩护。

而如果在收到通知后仍然进行交易, 就会构成刑事犯罪。考虑到中心化交易所在反洗钱和"KYT"方面的法定义务, 它们很可能会避免与这些钱包打交道。
传统的法律文书送达通常需要当面交付, 某些司法管辖区也允许通过挂号信、电子邮件或传真等方式。而在无法找到收件人的情况下, 通知书则会在报纸或网络上公布。Aiying 艾盈了解在此之前, 按照现有程序要求向钱包持有人送达法院文件一直是一大难题, 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起案件中, 法院禁令允许在受害人被网络诈骗骗走的 265 万 USDT 周围设置数字警戒线。但令人遗憾的是, 当代币化的法院命令送达嫌疑人钱包时, 他们已经转移了一部分资产到交易所。目前, 这些钱包中还剩下约 100 万 USDT。对于剩余资金的去向, 目前还没不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 波场是相对非法交易比较多的公链之一,2023 年它就占了近一半的非法交易量。除了波场, 提供这项技术方案的 MacroSystems 还在以太坊、Polygon 等其他网络上进行了技术测试。Joshua Chu 认为, 从理论上讲, 比特币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该公司计划在 2025 年继续开发相关技术, 扩展到更多网络。
当下很多受害者的维权意识普遍还比较薄弱, 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了解不多。以香港最大的加密货币诈骗案 JPEX 为例, 数千名受害者至今尚未就自己的损失采取法律行动。
根据在线法律诉讼档案 D-law 的记录, 自 2023 年以来, 香港已经对区块链地址仅发出了四份法院命令。

区块链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仍然是小众的, 许多法律从业者、法官和机构对其运作机制、优势和实际实施了解不多, 减缓了推广速度。空投 NFT 或 Token 化文件需要专业技术和投入, 只有在涉及匿名性或跨境等因素导致传统方法不可行时, 这种做法的复杂性才显得合理。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