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ma 和 Stable 的设计目标,在于实现更快、更廉价、更具扩展性的稳定币转账功能。

原文:Plasma Vs Stable: Exploring Stablecoin-Specific Chains (And Whether We Need Them)

作者:Chilla,Castle Labs 分析师

编译:Tim,PANews

封面:Photo by Vimal S on Unsplash

稳定币正在主导市场,逐步渗透至传统金融领域和零售市场。例如南美部分国家的超市已开始直接以美元稳定币(USDT)标注商品价格。其应用场景真实存在,在支撑这种扩张趋势时,可能需要寻求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

近期我们看到关于稳定币相关链的消息,比如 Plasma 和 Stable。

  1. 他们是什么项目?
  2. 他们有什么区别?
  3. 他们不可或缺吗?

稳定币专有链的兴起

Plasma 和 Stable 的设计目标,在于实现更快、更廉价、更具扩展性的稳定币转账功能。其核心理念是吸引流动性,从那些效率较低但仍保有大量稳定币的旧网络中吸收资金。

虽然这两个网络存在一些根本差异,但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可能更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强的共同点在于 USDT,它是两者共同的核心枢纽。

更具体地说,两者都整合了 USDT0。这是 USDT 的抗碎片化版本,可通过 LayerZero 在不同区块链网络间原生兑换,目前主要基于 Arbitrum 网络且正持续扩展至新兴公链。对终端用户而言,其使用体验与常规 USDT 无异。​​USDT的基建革命:稳定币公链Plasma与Stable是全球支付重塑者还是精巧的营销叙事?

Plasma

Plasma 是作为比特币侧链构建的,这意味着它通过锚定机制继承比特币的安全性,但维持自身独立的共识机制。简而言之,恶意攻击者需攻破比特币才能篡改 Plasma 历史记录,但比特币本身并不验证 Plasma 的区块。

此系统专为每秒数千笔交易和约 1 秒的最终确认而设计,非常适合快速转移美元稳定币 USDT。但相较于普通区块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基础 USDT 转账完全无需 GAS 费。那么其盈利模式是什么?答案是:网络中对其他所有操作均收取 GAS 费,通过免费转账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后,用户激增将带动需要付费的链上操作量提升,这正是其利用二阶效应创造收益的运营策略。

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当涉及手续费时,用户可选择使用 USDT 或比特币支付。该平台完全兼容 EVM,开发者可轻松部署以太坊应用。由于平台获得 Bitfinex 交易所和 Tether 公司的双重支持,因此重点支持 USDT 和比特币的特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Stable

Stable 采用了一种不同的实现方案。它是独立的第一层网络,而非侧链,并采用自主研发的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与 Plasma 类似,Stable 同样兼容 EVM。USDT 稳定币的转账 Gas 费用为零,而其他所有链上操作的费用仍需要支付。关于 Gas 费用的关键特性是:仅接受 USDT 作为支付货币。

Stable 由 Bitfinex 和 USDT0 提供支持。该公司从一开始就聘请了 Tether 首席执行官 Paolo Ardoino 担任顾问,这充分说明其聚焦于流通中的主要稳定币 USDT 的定位。

此外,他们似乎更关注企业、机构客户,详细内容稍后再讨论。

​​USDT的基建革命:稳定币公链Plasma与Stable是全球支付重塑者还是精巧的营销叙事?

隐私策略

两家网络都非常关注隐私保护。虽然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但 Plasma 提及的 Shielded 交易理念与 Stable 采用的保密转账技术,其设计初衷都是在保持合规的前提下守护交易隐私。

总体而言,目前关于这两类基础设施之间确切的信息并不多。除了上文已阐明的技术区别之外,据悉 Stable 平台还将增加更多机构友好型功能,例如:

企业专属区块空间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属区块空间。这意味着无论网络是否拥堵,都能确保交易速度稳定,费用不会激增。

USDT 转账聚合器:将多笔 USDT0 转账整合处理以提高处理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为止,他们有真实用例吗?

在市值 1583.04 亿美元的 USDT 中,有 49.27% 是通过波场网络流通的。这条链现在还有人用吗?新公链的生态系统发展得比它完善多了。

​​USDT的基建革命:稳定币公链Plasma与Stable是全球支付重塑者还是精巧的营销叙事?

然而,它最初确实是最便宜和最高效的选项。因此 Tether 始终利用该链铸造和转移资金。但波场公链的设计初衷并非为此。更关键的是,Tether 并未深度参与该链生态,仅仅是用户而已。若失去对 USDT 的主导权,将是压垮波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考虑到该链缺乏可持续生态,这种结局必将发生。

像 Plasma 和 Stable 这类链的核心策略,正是瞄准那些 DeFi 基础薄弱的生态体系进行流动性吸纳。其目的并非剿灭竞争对手,而是通过构建以 USDT 支付和商业结算为核心的枢纽,特别是凭借免费转账的优势,超越那些效率低下的链生态并非难事。由此吸引的流动性将自然带动用户与资本涌入,进而催生全新的 DeFi 协议,最终构筑起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这一切可能会催生类似新的 SWIFT 体系,专门服务于稳定币,在这里 Tether 不仅发行稳定币,更将成为支撑货币价值与底层基础设施的双重基石。凭借 USDT 的规模优势,Tether 得以从中获益,而 Plasma、Stable 则能充分享受其网络上资金高速流转带来的红利。

不可否认,其他区块链生态系统也绝不会因此被遗忘。专注于借记卡支付和法币兑换通道等核心功能的 Solana、聚焦 DeFi 领域的以太坊及其二层解决方案,以及那些具备特定应用场景的新兴链,都可能继续蓬勃发展。

Plasma 近期进展

尽管这不代表长期可持续性,但短期热度已通过 Plasma 公开代币销售获得充分验证,认购限额内存款总额已达 10 亿美元。这意味着该链上线时,将在稳定币流通量排名中位列第 12。

此外,Plasma 已推进多项合作,例如:

  • Yellow Card:专注于非洲地区的 USDT 转账服务。
  • BiLira Kripto:将土耳其里拉与稳定币连接,实现跨境支付。
  • Uranium Digital:将大宗商品交易带入链上。
  • Axis:推出生息型合成美元 (xyUSD)。
  • Curve 与 Ethena 等

我们也将等待 Stable 的后续发展。

结语

并不是说这类项目一定能实现产品市场契合度。实际上,"稳定币链"的概念可能只是精巧的营销策略:既为 USDT 制造聚光灯效应,又以零 Gas 费为噱头制造热度。这本质上是在为吸血鬼攻击铺垫舞台,只不过它并非凭空创造代币激励(如 SushiSwap 模式),而是通过免除用户交易成本来实现。某种程度上堪称交易领域的免费增值模式。

两条链都已准备就绪。但今后更有意思的是观察他们将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选择最佳市场渠道,而重中之重是能否打造可持续的业务生态体系。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